<返回
APP下载
广场护花人:不让一朵花打蔫儿
发布时间:2011-10-07 16:11  更新时间:2011-10-07 16:11  点击:1439
“十一”期间,花木公司技术人员王强和同事们每天都会在广场各处花坛内不停巡视,检查花木灌溉情况并及时清除花圃中长出的杂草。本报记者 孙戉摄

 

  国庆佳节,天安门广场是一片花的海洋。以巨型的大红灯笼为主景,30万盆鲜花装点着节日的喜庆,吸引了无数来自祖国各地的游人驻足拍照。

  掐指一算,从9月26日花坛竣工到昨天,天安门广场花坛已经连续摆放了10天时间,可令人惊诧的是,不管是中心花坛的花草“祥云”,还是广场东西绿地的凤仙花球、海棠花柱,还是那样挺直、娇艳,没有一朵花是打蔫儿的。

  这,可多亏了北京市花木公司的“护花使者”们。

  昨天早晨6点30分,花木公司职工王强准时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他是广场花坛养护灌溉组成员,今年才21岁。

  “这片小菊今天该浇了,当心别涝了。”王强到广场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指挥十几名养护工人,打开喷灌、滴灌设施,给各个花坛浇水。

  “中心花坛的串儿红、小菊下面垫的是铁丝网,渗水快,一天得浇6次,每次浇的时间都不能长;东西两侧绿地花带,花盆都搁在特制的花槽里,能储少量的水,两天浇一次就行。”——偌大的广场,花的海洋,哪处需要多浇水,哪处需要少浇水,小伙子心里门儿清。

  除了灌溉,还要及时修剪掉花丛中残败的花朵。“我们要赶在上午九十点钟游客上来之前,把30万盆花全都拾掇一遍,保证人们看到的每一朵花都是最美丽、最新鲜的!”

  弓着身子,拿着剪刀,王强和园林工人们一起忙碌着,这片修理完了,又赶紧修理那一片。虽然带了水壶,可他们却一口水也顾不上喝。

  上午10点,太阳光强起来,终于忙完了。王强他们擦着脑门儿上的汗,伸直了腰,一个个脸晒得黑红。“广场大,没遮没挡,紫外线强,温度也比别的地方高,哪天不出几身汗?几天下来就晒得跟黑猴似的。”黑黑瘦瘦的王强自嘲说。

  广场上的游客越来越多,人们纷纷在花坛前取景留影。一阵小风吹过,飘过阵阵花香,几片矿泉水瓶包装纸也被吹到花带里。见状,正在花带边检查的市花木公司的技术人员白洋,紧跑几步,伸手把飘落在花丛中的白色垃圾一一拾起,扔进附近的垃圾箱里。

  与王强一样,国庆期间,白洋没有休息。她所在的花材管理组和王强所在的养护灌溉组一共抽调了6名技术人员,组成“双保险”,共同对花坛进行维护。

  “我们组的任务,就是及时发现花坛施工和养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比如花儿没按时开,或者开得不饱满,怎样通过浇水、施肥去补救;怎样延长花期;发现长势不好的花,夜间及时更换。”

  一边和记者说着话,一边眼睛却盯在花丛中,扫来扫去,过筛子似的。不时还要蹲下身看看花的根茎,“这片花得上点肥了,”白洋说。这样的巡视,她每天要从早上8点坚持到晚上10点左右,“十多个小时走下来,腿打不了弯儿,脚板磨得生疼。”

  看记者往采访本上写着什么,这个戴眼镜的秀气姑娘红了脸,“你可别写我,比我辛苦的人多的是。像我们组长,孩子病了都顾不上。”

  她说的组长,名叫陈菊,是北京市花木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她的爱人鲍青松也是花木公司职工。自9月初天安门广场花坛施工启动以来,夫妻俩一直在工作岗位上“连轴转”。不巧,家里刚刚一岁半的孩子得了哮喘,一连几天高烧不退,两个人都为花忙,没时间照顾孩子,只好让家里的老人代为照看。

  “陈菊在哪?”昨天,连续工作了1个多月的陈菊终于得到一天调休,可以回家看看孩子。可她还是没有撂下工作。“这不,刚才的就是她打来的,一上午打来好几次,问广场花坛的养护情况,叮嘱我哪种花水要少浇点,哪种花肥要大些,一定不能出纰漏。”

  正是这样一群平凡又无私奉献的人,用责任和汗水,保证了天安门广场30万盆花朵国庆期间的绽放。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