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村,我们就见到一身劳动服的村支书许庭铨,他正指挥几个花白头发的村民帮着收购商把一棵棵六七十厘米高的树苗装上车:“从正月初七开始就有收购商上门来收购苗木了,给村民送来了开门‘红包’,多的农户节后十来天就已卖了上万元。”
龙山村与上虞第一高峰——覆卮山相连,与余姚市的四明山镇接壤,山高水清,空气清新。但在上个世纪,因山高路远、地处偏僻而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199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村支书许庭铨从余姚的四明山亲戚那里得到一个信息:四明山镇的许多村大规模种植花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许庭铨觉得自己村各方面的自然条件与那几个村差不多,这条路值得一试,于是他当机立断带头在田里种了2亩樱花和红枫,有的村民将信将疑地跟着他在田间地头种上了几株。三四年后,许庭铨的花木有了不错的收入,小小一棵胸径6厘米的樱花卖到110元左右,而红枫的价格更高,6厘米大小能卖到400元左右,而且都是收购商上门收购,根本不用担心销路。村里青壮年外出务工后留下的差不多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可老人们闲不住,龙山村所属5个自然村的“白发军”开始大规模种植樱花、红枫、海棠等花木,种植面积每年以翻番的速度增长,至今全村已种植花木2000余亩。
“白发军”这“玩票”性质的花木种植带来了意外的经济收益。2011年,儿女、老伴都在杭州工作的55岁村支书许庭铨靠种花木一项净收入达9.4万元,而收入10多万元、20多万元的农户不在少数,最少的农户收入也在2万元左右。更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村里年花木收入高达32万元的梁祥仁夫妇都是70高龄的老人,梁老伯笑着说:“我做梦都没想过我务了一辈子的农,也贫穷了一辈子,老了还能赚到这么多钱。当初的贫困村一下子成了乡里的致富示范村。”
由于村里种植的花木70%是早、白、红三个品种的樱花,每年到了春天,村里满山满坡都是盛开的樱花,吸引了不少游客。龙山村的村民们很快抓住这一商机,2007年,在乡政府的扶持下,16户村民先后在自己家里开起了“农家乐”,用自家养的土鸡、土猪,自己种的青菜、萝卜和门前屋后的野菜招待城里客人。每当双休日和夏天,这里的客人络绎不绝,俞服明家的“俞氏农家乐”、梁善曾的“清凉农庄”年接待游客都在2000至3000人次,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如今,龙山村“白发军”开创的“绿色产业”已令村里的年轻人“眼红”,一部分年轻人已加入到花木种植行业。(作者:许 文竹的养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