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撬动“大绿化” 芜湖“小投资
发布时间:2012-03-01 15:20  更新时间:2012-03-01 15:20  点击:1401

597苗木网2012年3月1日新闻:春风暖,苗木俏。连日来,芜湖县陶辛镇苗木专业合作社的麻长虹,带领着农户一边跑市场,一边栽苗育苗。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这些苗木大户的新种植基地,不在山乡田野间,而是搬到了县城的公共绿地上。

“我们和政府签约,负责公共绿地的种植和养护。靠近道路两侧的前排树木,长成后作为景观带,不能移植。我们在不影响前排树木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后面剩余空间自主育苗,自行销售。”麻长虹告诉记者,他们去年11月份通过竞争性谈判,成为芜湖县探索社会资本参与“大绿化”建设的首批实践者之一。

“精打细算”引来大户造绿

为何不采取传统方式,把公共绿地招投标交给绿化公司,而是由苗木大户承建?面对记者的困惑,芜湖县林业部门人士坦言,当初想到这个点子,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精打细算,减少投入”。

他们给记者算了笔账,按照今年全县“大绿化”1万亩面积的目标任务,如果依然采取过去绿化项目招标建设的方式,最少要投入1个多亿,财政压力太大。如今交给苗木大户,连500万元都不到。“重要的是,这种‘以苗养苗’的方式,政府省钱,农民受益,还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就像是一座‘绿色银行’,一举多得。”

芜湖县是著名的苗木之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苗木种植面积开始萎缩,一批苗木大户纷纷“走出去”花高价新觅种植基地,同时积极转型升级,拓展绿化美化设计和施工业务,从传统种植者升级为城市园艺师。在县林业部门人士看来,既然本县苗木资源丰富,就应当肥水先流自家田,鼓励“大户造绿”,吸引有实力的民间资本参与城市公共绿化建设。

“以苗养苗”试验初显成效

新芜经济开发区内1000亩的公共绿地是第一块“试验田”。去年下半年,芜湖县从5家受邀参与招标的单位中选择出两家,分东、西两区共建千亩绿地,陶辛镇苗木专业合作社是其中一家。

如果简单概括“以苗养苗”模式的特点,就是政府免租提供土地,只需花小钱平整土地和铺设管网;苗木大户代建公共绿地,同时利用“自留空间”增效创收。浏览双方签订的合约可以看到,苗木长成后,单侧宽度在5米以下的路段,近路侧第一排苗木禁止移植;单侧宽度5米以上的路段,近路侧前两排苗木禁止移植,其余空间由经营户自主培育,在不影响整体景观前提下可移植后排苗木。大户的移植方案经林业部门批准后,必须在15天内完成移植,并重新种植树苗或回填土壤,以确保绿化景观带的稳定和美观,防止水土流失。

新模式运作半年多,究竟成效如何?2月底,记者来到新芜经济开发区时看到,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已悄然吐露嫩叶,朴树榉树、女贞、白玉兰等各类苗木挺立风中,等待着春风催绿。麻长虹告诉记者,他们一开始只承建了800余亩绿地,看到成效又增添了信心,逐步扩大到2000亩,苗木种类近20种、200万株。“过去我们租地种苗木,一亩地每年400元。如今光租金每年就省下80万,加上开发区公共绿地规划整齐,有利于集中施工管理,在采购树苗、施肥方面又能节省近300万元。”

“精耕细作”带来绿树成荫

2012年是芜湖县的“大绿化建设年”,在县林业部门看来,用“小投资”撬动“大绿化”,目的不仅是多种、广种,更要种得精,种得好。

在苗木大户与政府签订的合同中,对苗木规格、直径尺寸、树冠状态、叶片存活率等细节都有具体要求,必须达到规定的绿化效果之后,大户才能实现自留空间的收益。这意味着大户必须精耕细作,抚育、施肥、治虫每个环节都要用心,确保树木生长质量。为了提高效益,农户会围绕有限土地做文章,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率。

过去困扰林业部门的“无主树”安全隐患问题,也在新模式下得到破解。采访中,县林业局工作人员带着记者来到芜屯路皖赣线附近。按照该县“大绿化”建设计划,长达10公里的铁路沿线、两侧30至50米范围内的杂草和荒地,将很快被一片新绿取代。“铁路两旁的绿化带,沿线距离长,人烟稀少,过去树木种下去之后就处于无人照管状态。一旦发生火灾等险情,林业部门就要扮演临时救火队角色,东扑西救,赶都赶不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分包给大户后,“无主树”将变成“有主树”,责任到人,定时巡视,安全隐患自然随之减少。“我们还将逐步向镇、乡推广这种新机制,以绿色优化生态,改善城乡环境。”水仙花图片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