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2011年,苏州的绿化建设呈现出五大亮点。
亮点一: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通过验收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是衡量一座城市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和崇高荣誉。苏州市的创建工作自2005年启动,2011年进入冲刺阶段。
当年初,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充分发挥创建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能作用,专门成立局创建工作机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使创建工作形成统一领导、分头实施、高速推进的态势。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涉及7区16部门共8类74项指标的达标工作全面推进,针对部分不达标指标或者弱项,逐条对照、逐项改进。同时,园林绿化部门科学制定迎检方案,全面完成申报文本、台帐资料、DVD技术报告片、专题报告、考核现场等各项迎检准备,充分展示了苏州创建的业绩和成果,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通过大型户外广告、户外电子屏、绿化服务进社区、绿化知识讲座等形式,加强创建动态宣传和深度报道,营造了浓厚的创建舆论氛围。
去年10月,市区及张家港、常熟、昆山市分别通过国家住建部专家组的现场验收,并得到了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亮点二:市区新增绿地505万㎡
2011年,市区新增505万平方米绿地,超额完成了市政府实事任务,该项目荣获“2011(第十届)苏州市十大民心工程”荣誉称号,也是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实施的实事项目第七次被评为“十大民心工程”。
各区完成的绿化建设面积分别为:吴中区80万平方米、相城区83万平方米、工业园区205万平方米、高新区100万平方米、中心城区37万平方米,主要建设了三角嘴湿地公园、独墅湖公园等公园绿地,北环快速路东延二期、太湖大道等道路绿化,环古城风貌保护三期景观绿化、运河景观西段等河道绿化以及阳山等宕口复绿工程,使城市生态承载力和人居品质得到提升。
亮点三:“干将十八景”靓丽呈现
随着干将路综合整治绿化景观工程的竣工,干将路沿线绿化景观进一步提升,以其独特的“两路夹一河”的布局模式及“园林外移”的特色景观,再现了古韵今风的形象,展示了苏州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使干将路成为贯通苏州东西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干将路综合整治绿化景观工程东起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全长7.025公里,改造绿地面积约6.5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4000万元。为保证最佳的景观效果,市园林绿化部门提前做好五针松、罗汉松等重要景观苗木和太湖峰石等景观材料的筹备工作,先后奔赴江苏、浙江以及广东、山东等地精心挑选,并于开工前移入本地苗圃储备。同时,通过对沿线重要节点的亭廊布置、牌坊营造、湖石点缀、花街铺地,以及城市雕塑的新增、恢复,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营建了 “姑苏情结”、“云林逸韵”、“言桥怀古”、“崇文融合”等干将十八景。
亮点四:石湖滨湖景区、三角嘴湿地公园免费开放
去年国庆前,石湖滨湖区域在完成东入口、环湖风光带、环湖景点、综合管线等工程之后,对市民免费开放,让市民得以尽情享受山水园林。
而在城市的西北角,历史上的三角嘴得到了初步恢复,成片废弃的鱼塘变身为优美而富有野趣的生态湿地。经过近四年的建设,由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负责实施的,1.83平方公里的三角嘴湿地公园于去年7月竣工,成为市民生态休闲的又一去处,为江南乡村的生态修复做出了有益探索。
不仅如此,2011年还实施了环古城风貌保护三期景观绿化工程,投资3000多万元,建设面积5万平方米,完成了冬青路北侧驳岸施工、园路铺装,以及觅渡桥至南环桥段道路西侧绿化带建设。火车站地区综合改造景观绿化继续推进,完成了北广场树阵和庭院绿化、西汇路南侧环古城绿化景观修复等。
市园林绿化部门还对鲇鱼墩、相馨园、双荷花池等32个小游园进行改造提升,总投资1300多万元,完成改造面积约7.85万平方米,使市民的居住空间更加美观生态。
亮点五:园林小城镇新添“国字号”
去年,苏州在“园林小城镇”评比活动中再获佳绩,昆山市巴城镇、吴江市同里镇荣获“国家园林城镇”称号,推动了城乡人居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城市园林绿化工程品质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共有24个项目被评为省级优秀工程。
2011年,我市还修订完善了城建项目《配套绿地指标踏勘审查规程》,并新制定了《配套绿地指标踏勘审查绿地面积计算办法》,全年共受理机关、学校、医院、商业房产开发等各类项目绿地指标现场踏勘审查件70起,总面积138.3万平方米,绿地面积47.5万平方米,平均绿地率达34.3%,从源头上确保城市生态绿地不受侵犯。 万年青图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