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这里将有一场与百合花有关的饕餮盛宴———首届海峡两岸延平百合花节。因而,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接叶多重,花无异色,含露低垂,从风偃柳”。从清丽脱俗的自然之美到地域文化的吐露绽放,从深山乡野的观赏之作到农业生产的“核心人物”,延平区通过政策带动、农区互动、科技拉动等方式,成功做大百合花产业,走上了一条宽敞的芬芳大道。
一粒种球翻开人工种植新篇,延平与百合渊源不浅
由于地处中亚热带,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土地肥沃,土质富含各种花卉生长所需的多种养分,延平最适宜栽培百合花。我国有原产百合46种、18个变种,占世界百合总数一半以上。延平就坐拥其中16种,特有品种蓝色百合花“绿金”更是抢尽眼球。
虽在新坑村种花,罗月疆的家却在茫荡山上。那里年均气温19摄氏度,是百合花生长的理想环境。每逢花期,漫山遍野的野百合掎裳连袂,馥郁飘香。1983年,茫荡山深处一个叫宝珠的美丽村庄,因为卢柳余等村民挥锄种下第一颗百合花种球,成了延平人工种植百合花的“发源地”。
1984年,来自上海园林所和福建师范大学的专家,指导宝珠村引种建立延平首个百合花人工种植基地,并成功培育出多性状花型、花色的百合花。1989年1月20日,象征着“百年好合,幸福祥和”的百合花被定为南平市(今延平区)的市花。
而在卢柳余等人的带动下,宝珠村民纷纷跟种,人工种植百合花以燎原之势迅速席卷开来。至2002年,延平成功培植百合花4万多株,品种26种,分别占全国、全世界的67%%和33%%。辛普隆品种从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捧回铜奖,接着又在第十届、第十一届、第十三届海峡两岸(漳州)花博会花卉展览上,摘取两枚铜奖和一枚银奖,一时风光无限。
“看牡丹去洛阳,看百合去延平”,“中国百合第一村———宝珠”,“南有漳州水仙,北有南平百合”……美誉纷至沓来,每年5至8月百合盛开时节,游客如云。—个园区带动产业发展“井喷”
百合花带来的不仅是美丽,还有财富。2008年,延平区59户花农种植百合花860亩,创产值4300万元。
百合花生产表现抢眼,其身后潜藏的巨大市场更是让人心动。而彼时的延平百合花生产以分散经营、小农经济为主,生产设施和技术水平落后,档低价廉,开拓市场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差强人意。为此,延平区于2009年确立百合花产业的主导地位,并在王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百合花基地。
搭建钢架大棚有补贴,入驻基地前3年免交土地租金,协调金融部门和担保公司争取贷款贴息……自2010年以来,延平区先后投入4442万元用于园区建设,鼓励花农采取土地流转形式,实现规模化连片种植百合花。
2010年,总投资409.6万元的延平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百合花示范基地建设项目正式实施,卢柳余、罗月缰等花农自发组建茫荡百合花合作社,落户面积达500多亩的新坑基地,成了这个项目的受 益者。
福建一春农业有限公司是延平区目前最大的畜牧养殖企业,在王台镇罗源村设有养猪场。得知园区要引进百合种植,一直致力打造生态农业的“一春”跃跃欲试,只是苦于有资金无技术。经区林业局牵线,经验丰富的卢柳余带着技术和部分资金加盟,成立南平市一春百合园艺有限公司。2010年,总投资760.78万元的延平区现代农业(百合花)生产发展资金项目花落罗源百合花基地,这家新公司成为实施者。
受优惠政策鼓励,延平花农种植百合热情空前高涨。茫荡、峡阳、塔前、大横、王台和来舟等镇,百合花基地相继投入使用。至2011年,全区种植百合2500亩,年产百合2500万枝,年创产值1.5亿元,220多户农户从事百合花生产,同时带动加工业,包装业、运输业等相关产业发展,新增农村就业1000余人。
小小一朵百合,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花、幸福花。
一个理念全面“刷新”产业内涵
花农种百合缺乏科学指导、新品种研发能力弱,这些都是延平百合花产业向更高档次发展的软肋。如何接长“短板”,成为延平做大做强百合花产业的一大课题。
科技创新,打造高效健康的百合花产业成为共识。
延平区林业局局长张文旭告诉我们:“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延平先后引进人工栽培品种81种,并从中筛选出适应本地生长的优良品种34种。成功引种OT系列新品种‘木门’、‘蔓丽莎’,初步形成‘索邦’、‘西伯利亚’、‘黄天霸’等6个香水百合种植品种及较为完善的百合鲜切花和种球复壮、种球处理等技术体系,产品远销上海、浙江、江苏、广东、江西、北京及福州和厦门等地。”
为统筹延平区百合花产业的生产与发展,2011年3月,南平市茫荡百合花卉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这是一家集百合种球繁育与复壮、百合鲜切花种植与销售、开展科研与技术培训于一体的花卉企业。公司成立后,采取院企合作方式,围绕百合花组培、种球扩繁和种球复状等内容加强技术攻关,力求早日突破种球繁育瓶颈。同时,就食用和药用百合的试种及盆栽百合花试验、建立自动和半自动化可调湿调温大棚、森林保险模式引入种苗花卉业等积极开展探索。
2011年10月,延平区花卉协会成立,并在百合花生产过程中实行“十个统一”,即统一建立信息服务平台、统一花卉品牌、统一分级标准、统一物流配送、统一生产安排、统一定价销售、统一种球订购、统一花卉包装、统一组织活动、统一项目运作,从而大大降低了种花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
在王台现代农业园区,田间树立的一面“农业灾害预报预警系统”LED电子气象显示屏格外醒目。
“百合花生产受气温影响大,这个系统能够实时预报气象,很受花农欢迎。”据张文旭介绍,为加强百合花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后延平区还将建立百合花市场网络体系和电子交易系统,健全供求与市场价格预测、预报信息系统,开辟网上交易平台;利用福建省农村实用技术远程培训、福建省科技特派员网站、秀农网、短信等渠道,建立远程诊断平台,在生产技术、品牌宣传、病虫害防控、农时农事生产预告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同时,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渠道,不断增强延平百合花的知名度和品牌效应。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全区百合花种植面积发展到6000亩。看来,关于百合产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延平区早有谋划并已逐步施行,我们只需静待“春色满园”的那一天。
离开园区时,热情的花农将一大捧“索邦”香水百合塞进我们的手中,修长的绿茎顶着朵朵粉红的花骨朵,剔透明丽,仿如花农们幸福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