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洛阳市牡丹研究所成立。次年,中国洛阳牡丹研究中心在该所基础上成立,这是建设部(现住建部)批准的、全国唯一的牡丹研究中心。
河南科技大学、洛阳理工学院等高校,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洛阳农业试验站和诸多洛阳花卉生产单位也成为洛阳牡丹科研的辅助群体。协同这些单位进行牡丹科研攻关的还有南京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河南农业大学等。目前,洛阳拥有牡丹科研人员2000余名,形成了一个全方位的洛阳牡丹研究网络。这些年来,他们先后进行了牡丹资源研究、牡丹属的分类地位研究、牡丹新品种培育研究、牡丹花期控制技术研究、牡丹繁殖育苗技术研究、牡丹花芽分化研究、牡丹病虫害调查与防治研究、牡丹盆栽盆景技术研究、牡丹切花保鲜技术研究等。
从1984年起,中国洛阳牡丹研究中心的技术人员开始对中国牡丹种质资源进行立项。他们不仅对洛阳地区的野生牡丹资源进行了详细普查,还调查了云南、甘肃、江苏、安徽、山东、四川、河南、陕西、山西、湖北等地的牡丹野生资源和栽培资源,同时对一些品种进行引种。其后,林业部(现国家林业局)又将中国唯一的国家牡丹基因库建在洛阳,并把洛阳定为中国牡丹新品种鉴定中心,将基因库对外开放,命名为“国家牡丹园”。
新品种培育是洛阳牡丹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洛阳培育出牡丹新品种数百个,又根据市场需求,从花色纯正、花期早晚、适宜切花、适宜繁殖、适宜食用等方面进行努力。这些年来,洛阳的牡丹科研人员还把牡丹周年开花作为重点研究工作,寻求突破。海棠花的养殖方法
20世纪80年代,科研人员已基本掌握在南方气候条件下牡丹的春节开花和在北方气候条件下牡丹的温室开花以及国庆节开花的技术。与此同时,科研人员又对牡丹“延花”技术进行研究。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科技人员已经可以使牡丹花随人意开放,误差仅在一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