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属公园明年将全面推广以投放天敌代替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模式 597苗木网2012年5月28日从互联网获悉:走进北京植物园,能看到繁茂的苜蓿,那里繁殖着“美味”的蚜虫,于是,一群专吃蚜虫的瓢虫欣喜地住进了这个新家。夏天到了,瓢虫们可以飞到景观植物上寻找害虫;秋天要补充营养就去荞麦地;该越冬了,往设置在背风向阳的越冬房里一趴,舒舒服服地睡一觉,等待春天来临。
今后,如果您在北京植物园发现成片种植的苜蓿、荞麦、甘野菊、油菜、蜀葵、野豌豆等不起眼的功能性植物,不要小看它们,因为它们将作为天敌的繁殖地、栖息地、蜜源植物地,串起一个“天敌繁殖岛”。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蚜茧蜂、寄生蜂、寄蝇等捕食性、寄生性天敌,将在“岛”上繁衍生息,对付影响园林景观的有害生物,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率。
北京科技周期间,北京植物园的天敌培育箱首次向市民展出。昨天,市公园管理中心透露,市属各公园将于明年推广植物园的“天敌岛”模式,培育更多的“虫虫特工队”,以虫制虫。
养天敌从养害虫开始
在北京植物园管理处东侧的花圃里,绿油油的蜀葵张开蒲扇般的叶子。植物园植保中心主任熊德平掀起每片蜀葵叶,细细查看。“蚜虫产宝宝了,这张也有。”熊德平将有蚜虫的叶片轻轻归位,脸上透着欣喜。
蚜虫刺吸汁液,可引起枝叶枯萎甚至整株死亡。眼看蜀葵就要遭殃了,为什么还不赶紧采取措施呢?
“蚜虫可是天敌的饲料,我们有意"放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草蛉和瓢虫。”熊德平给记者算起账来,一只草蛉幼虫每天可吃掉百来只蚜虫,而一只七星瓢虫每天大约能吃掉138只蚜虫。说着,他打开带来的天敌培育箱,里面培育的十多只草蛉、瓢虫展翅飞起,迅速没入蜀葵中。
当天敌增多,繁殖稳定后,这里的“口粮”蚜虫也会减少,草蛉和瓢虫将转移到需要保护的植物上,去捕食这些地方的蚜虫,最终部分替代农药。
眼前这个小小的花圃虽然不在规划中,却是“天敌岛”的建设雏形。市公园管理中心表示,选择北京植物园作为市属公园“天敌岛”计划的试验示范区,是因为其在生物防治上积累了不少经验,做了许多科学研究探索。
天敌治天牛技术获国家专利
北京公园饲养天敌的突破口,是从蛀干害虫身上打开的。
柏树是北京的市树,曾深受双条杉天牛的危害。双条杉天牛是典型的蛀干类害虫,一般藏匿在树皮下“作案”。1998年,北京植物园计划对园内的柏树实施生物防治。一次实验中,熊德平与技术人员意外发现一只天牛幼虫的外皮上分布着斑点状的鼓包,且行动相当迟缓。
这只天牛幼虫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7天后,天牛幼虫死亡,但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幼虫身上涌出数千只粉色的小虫,每只虫的体长仅为人头发丝截面的三分之一。而这只天牛幼虫的死亡,让熊德平推断这些小虫就是双条杉天牛的天敌。随后,技术人员鉴定这些小虫为蒲螨,并将它们放在天牛幼虫上做实验。结果证明,身长不到1毫米、只能躲在树皮下生存的蒲螨,原来是一种寄生性天敌,也是双条杉天牛的克星。
2003年,北京植物园申请的两项国家专利获批:一是蒲螨的替代寄主繁殖技术;二是蒲螨的规模化繁殖。蒲螨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对保护植株“淹没式”释放的天敌之一,比如,一棵直径为一米的树,可一次性投放两百万只蒲螨。2007年武汉、南京等城市相继从北京植物园引进蒲螨饲养,对付天牛。
但人工养殖天敌的种类毕竟有限,能对付的害虫种类也有限。仅植物园内,需要控制的害虫就达500余种。利用自然界的生物平衡,以虫治虫才是治本之策。
六区串起植物园“天敌岛”
在植物园关帝庙古树区,2万平方米的地面植被即将焕然一新。蜀葵、荞麦、甘野菊等种苗正在花盆中培育,择期下地栽种。
到今年11月,植物园将把6万平方米地面划入“天敌岛”,主要由六区域串起,位于南湖沿线、杜仲林、空气监测点附近等,主要分布于平地、坡地、古树集中区和荫蔽度(树冠的遮阴程度)大的地区。熊德平介绍,“天敌岛”的建设原则是既与园内景观自然衔接,又相对隐蔽,便于天敌繁殖。
记者看到,在天敌的“家”里,有四间小功能屋,供它们繁殖、栖息、越冬和觅食。
繁殖地将种植苜蓿、三齿萼野豌豆、蜀葵、甘野菊、旋复花等10种植物,便于蚜虫、毛毛虫等“饲料”的生长,吸引瓢虫、草蛉、食蚜蝇、蚜小蜂、寄生蜂等捕食性、寄生性天敌聚集、繁殖。蛇莓、紫花地丁、玉簪、紫茉莉等10种植物则被选为栖息地的最佳植被。而木质的百叶箱则打造成越冬房,供天敌越冬。
但真正的“饲料”基地还是蜜源地。这里将集中栽种油菜、荞麦、番红花、二月兰、腊梅等蜜源植物,成为天敌早春的“素食粗粮”。待天敌增至一定数量后,再实施人工干预,促使其转移至目标景观植物上,抵御虫害。
将为“虫虫特工队”定标准
对付突发、疑难病虫害,仍然离不开农药。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处副处长吴西蒙透露,建设“天敌岛”的目标,是力争3年后,用生物防治手段使市属公园的农药使用率降低三成;明年,“天敌岛”经验将在市属其他公园推广。
使用农药,可能会出现“斩尽杀绝”的现象,而动用“虫虫特工队”,则更利于生态平衡。
“使用农药,假设允许一棵树上的害虫剩下十只;用天敌这样的生物防治手段,可能得允许害虫剩下五十只。原因是要避免生物链失衡,毕竟"害虫"的定义是针对植物健康而言。”吴西蒙告诉记者,生物防治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害虫的留存量,对于公园来说,防治害虫的要求是将其控制在景观危害水平以下。比如,蛀干类害虫造成的危害株率应低于5%;对于刺吸类害虫,应保证平均每片叶子上不超过两只。
目前,北京植物园在不同区域内,选择了30棵树作为30个监测点。每棵树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各选定一根树枝,每天有专人去观察枝条叶子上的害虫数、天敌数,并计算出30棵树的平均水平。据此测定园内虫害情况,以及需要投放的天敌量。
为了植物健康,害虫不能多,但为了生态平衡,也不能过少。到底该投放多少天敌,能保证害虫的危害在允许范围之内,又避免天敌投放过量呢?吴西蒙说:“我们将对各种害虫的留存量进行研究,细化留存量以及与天敌的比例,会同有关部门,为"虫虫特工队"制定一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