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访菏泽市牡丹研究所副所长曹养乾 从生产定位到科研
发布时间:2012-06-04 15:32  更新时间:2012-06-04 15:32  点击:1529
 597苗木网2012年6月4日从互联网获悉:菏泽是著名的牡丹之乡,研究牡丹的机构也不在少数。菏泽市牡丹区研究所和其他机构有些不同,它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区级牡丹科研机构,面对“庙小”、人少的不利条件,该所应如何发展?副所长曹养乾表示,以生产定科研是个好办法。

曹养乾告诉记者,研究所虽小,但从事牡丹研究很早,是牡丹出口的“先行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该所就通过药物浸泡等手段对牡丹进行处理,成功出口了一万株种苗至日本。另外,该所还是研究牡丹北方温室催花的先行者,教会许多种植户掌握相关技术。

“我们的团队并不大,而且专项经费也不多,这就逼着我们要和生产者走得更近。”曹养乾表示,研究所是在承担上级分发的科研任务的同时兼做一些相关课题,加上研究所自己销售牡丹成品和种苗,受制于生产成本等因素,这要求研究所在生产时要找出更省钱、省力的方法。但这样也有个好处,在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实现科研项目的设立和转化,其速度更快,也更受生产者欢迎。

“像现在菏泽、洛阳两地都在大量栽培油用牡丹,但其使用的主要品种‘凤丹’已经出现了退化现象,原来每个果里有十多粒种子,现在只有七八粒。”曹养乾表示,研究所注意到了这个问题,目前正在通过选种、提纯、施肥、栽培、修剪等措施,进行品种复壮,一旦相关技术趋于成熟,那转化的效益就将会非常可观。

此外,研究所还利用自己掌握的牡丹生产技术,建立了专门的督导小组,并在一些牡丹集中产出的村镇指导生产,还观察不同除草剂对牡丹的影响。“比如一些除草剂不一定有效,而且副作用很大,大面积使用就会出状况。”曹养乾说。由于研究所的各项技术是从解决生产问题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因此与实际生产贴得更近,成本也更低,非常受农户的欢迎。 

除了在生产环节有所建树外,研究所还致力于目前热门的牡丹深加工方面的研究。“像现在加工牡丹茶,每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流程,但我们与一些从业者聊天,就知道他们走了弯路,其温度、时间流程等方面并不完善。而为了摸索这方面的技术,研究所前期不断地做实验,以求摸索更好的配方,一开始的损失也很大。”曹养乾表示,其实一些牡丹生产、加工的环节很简单,但对成本影响很大,而有时这些技术的发现却很偶然。“现在的牡丹茶大多是花瓣茶,但雄蕊茶的养生效果更好,其生产过程完全不一样,研究所正在进行试制,还需要在干燥、加工环节进一步摸索。”曹养乾说。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