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俊愉 梅花人生溢芬芳
发布时间:2012-06-12 13:44  更新时间:2012-06-12 13:45  点击:2149
   597苗木求购信息网2012年6月12日资讯:50年来,梅花从原产地长江流域逐步向北拓展,已在北纬50度地区“安家”,实现了元代以来人们致力于“引梅过黄河”的夙愿。

陈俊愉,1917年9月21日生,安徽安庆人。中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花卉协会梅花腊梅分会会长、北京林业大学教授。1997年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8年6月转为资深院士,为两院院士中惟一一位园林花卉专家,人称“梅花院士”。

他1943年开始投身于梅花研究,已培育出百余新品种,极大地拓宽了梅花的种植范围。他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创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分类法”,形成了花卉品种分类的中国学派。1998年8月,他被国际园艺学会任命为“国际梅品种登录权威”,为中国在国际园艺学会里的第一个园艺类植物的“国际登录权威”,梅在外文中第一次正式以汉语拼音(Mei)公诸于世,有力推动了梅文化走向世界。

梅花精神铸人生

几十年的风雨历程中,他用梅花那坚韧不拔的精神激励自己。他说,只有具有超出常人毅力的人,才能做出常人做不到的事情。

但愿梅香飘万家

千百年来,梅花迎雪吐艳、凌寒飘香、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凝结成了内涵丰富而又独具一格的中华梅文化。陈俊愉说,要让梅文化走进百姓家,走向全世界。

梅花总是同白雪联系在一起的。毛泽东同志《七律·冬云》中的名句“梅花欢喜漫天雪”,就是用独傲霜雪的梅花,抒发了无限壮美的革命浪漫主义情怀。陆游的“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精妙地表达了梅花与白雪相伴相生的情缘。“文学语言可以绘声绘色,但科学研究必须实事求是。”陈俊愉一边打开他用20年时间完成的专著《中国梅花图志》,一边耐心地讲解“梅花香自苦寒来”所蕴涵的植物学特征:气温在摄氏0℃至2℃时,梅花的胚珠可以受精,花粉可以发育,一旦下雪它就停止了,“趴”在那里不动,任由冰雪包裹;太阳出来时,花没有冻死,会继续开放。

“梅花并不喜好寒冷,但能够忍耐寒冷。”陈俊愉说,温度过低,花开不出来;温度偏高,也开得不好,因此,梅花的原产地主要在长江流域一带。如果要在北方欣赏到“踏雪寻梅”的胜景,就得极大地增强梅花的耐寒性、抗旱性。为此,他投入了毕生的精力。

1917年秋天,陈俊愉出生于天津一个士宦人家。在他4岁时,这个60余口人、四世同堂的大家庭离津南下,在南京附近买地置业,修建了亭台楼阁,还有一座大花园。上小学时,陈俊愉放学回家就常往花园跑,围着花匠问东问西,学栽花、种草,久而久之,就培养了他欣赏、栽种、钻研花卉的兴趣和志向。

中学快毕业时,陈俊愉对花卉的兴趣更加浓厚,遂恳求开明的母亲支持他读一个花卉方面的学科。当时,南京金陵大学开设了一个园艺系,但因为是私立学校,学费很高。得到祖父同意后,1936年秋天,陈俊愉如愿进入金陵大学,当时全班共两名学生,教授倒有四五位,其中一位花卉教师就是解放后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汪菊渊教授。

1940年,陈俊愉从金陵大学毕业,留校担任园艺系助教,开始从事他梦寐以求的花卉研究。抗战期间,陈俊愉随金陵大学西迁盛产梅花的成都市,那里的梅花令他陶醉。1942年,中央大学教授曾勉在《中国园艺专刊》上发表了一篇英文专论,介绍了他在重庆考证过的20多个梅花品种。陈俊愉立即去了一封信,委婉地表达了想要一本杂志的想法,曾勉很快寄来了一本。“这个专刊决定了我的一生。”陈俊愉说,在那篇文章的激励下,他从此沉浸其中,结下了他为梅花所苦、因梅花而荣,风风雨雨的一生梅缘。

鲜花能营造一种浪漫的气氛,但当它成为一项事业时,更多的时候意味着艰辛的付出。“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背诵着陆游的诗句,陈俊愉师从汪菊渊教授,开始专门研究梅花。那时的他,风华正茂,起早贪黑,不知疲倦地走遍巴山蜀水,调查梅花,写下一系列有关四川梅花简史、分布、品种、繁殖、栽培、病虫害防治及应用的论文。1947年,陈俊愉担任上海复旦(2.7,0.00,0.00%)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不久又考取了公费留学生,赴丹麦攻读园艺学。那年秋天,陈俊愉在哥本哈根收到了由上海园艺事业改进协会出版的《巴山蜀水记梅花》。第一部专著的发表,坚定了他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梅花并将其推向世界的决心。

1950年,陈俊愉获悉新中国成立,便毅然携妻带女回国,执教于武汉大学。1957年,他调入北京林业大学,一边教学,一边开始进行梅花引种驯化研究,着手把这一亚热带的乔木移栽到北京。

元代以来,不少花卉专家尝试过移栽江浙一带的梅花,以期“京城变江南”,但无一成功。对于陈俊愉的这种努力,有人用《晏子·春秋》中的“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表达了不屑与质疑。

陈俊愉认为,植物异地引种,跟一个人适应新的环境一样。他在刚出生时,曾祖母就用固苯肥皂给他一天洗三次澡,以至于后来他到北京生活,冬天出门从不戴手套、围脖、耳罩等,85岁以前还一直以自行车代步,风雪天气去北京植物园也不用坐公交车。“小时候打下的基础至关重要。”陈俊愉悟出了梅花迁地驯化的奥秘———不能移植成长的梅树,要从播种开始!

1957年秋天,陈俊愉到长江流域一带收集梅花种子,第二年开春就在北京植物园播下了几千株,让它们适应干燥、寒冷的气候。随着天气转暖,种子大都发了芽,长出了几千棵幼苗。经过几个冬天后,苗圃里幸存的四株坚强的幼苗,吐出了10多个鲜艳的花蕾,这些“希望之花”令陈俊愉欣喜若狂!

但好事多磨,在朔风寒流的袭击下,大部分花蕾被吹干枯死,到3月底只剩下两个花骨朵,但终于在1964年4月6日怒放了!

几天后,陈俊愉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短文《北京露地开梅花》:“瞧,它在五片乳白色的瓣背还洒上极淡的粉红晕,多么像又胖又嫩、白里泛红的婴儿笑脸呀!花瓣外边有酱紫色萼片衬托着,花瓣里面长着许多鹅黄色的雄蕊和一根绿黄色的雌蕊,还不时散发出沁人肺腑的清香。———此情此景,真不啻置身于无锡的‘香雪海’了!”

第二年,那两棵梅树开了更多的花,初夏还结了一个硕大的梅子。陈俊愉将这两棵能抗零下19摄氏度低温的梅花命名为“北京玉蝶”和“北京小梅”,如今它们已在北京植物园生长了40多年!江南的梅花跨越一千多公里,在干燥、寒冷的北京“安家”,梅花北移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2008年5月,91岁的陈俊愉专程去了一趟大庆市,观赏迎雪绽放的梅花,还欣然写下一句“南梅北移,两千公里;大庆怒放,天下奇观”。此时,能抵抗零下38摄氏度低温的“燕杏梅”,也在北纬43度的乌鲁木齐市竞相开放。经过陈俊愉50年的努力,我国的梅花品种从几十个增加到了300多个,种植地域从10多个省区市逐渐遍及全国。

如今在神州大地,梅花在广州、南宁、昆明多在12月开花,在厦门、重庆1月开放,在武汉、南京、无锡2至3月盛开,青岛、郑州、西安的花期在3月,北京、太原、大连一般在3至4月,延安、赤峰、沈阳于4至5月初开放,大庆和乌鲁木齐则在5月中下旬。“半年时间都可以赏梅,真是天下奇观!”

在陈俊愉家中的客厅和阳台上,挤满了梅花、菊花、水仙等植物盆景,这些陈俊愉喜欢的花,花期都在秋冬季节。在陈俊愉眼中,它们能给人蓬勃向上的力量。陈俊愉说,兄弟姊妹5人中,他是比较笨的一个,最后能取得一点成绩,和受花卉精神的熏陶不无关系。

在他1990年出版的《梅花漫笔》一书中,他写道,“梅花傲雪凌风,先百花而开,真是植物界的奇观,花卉中的魁首。‘未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正是这种特性的生动写照。”

陈俊愉曾抒怀道,“梅诚花中之奇葩,造物之奇迹,爱之深,望之切。越研究,兴味越浓;接触愈多,感情愈加真挚。”

因为心中有梅,陈俊愉几十年来翻山越岭、餐风露宿地考证梅花,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1946年在四川,他坐一艘小木船从岷江顺流而下,快到宜宾时下起了倾盆大雨,巨浪把木船打翻,幸亏附近的渔民及时赶来,虽然获救,但落下了大半年的伤寒。1951年夏天在江西,他到庐山采集野生植物标本,半夜三更在山路上与一只大花豹不期而遇。他硬着头皮往前走,手持铁拐杖用力撞击地面,“哐哐”作响,以壮声势。可能大花豹不太饿,擦身而过的时候,瞪了他一眼,就慢吞吞地走开了。等陈俊愉回过神来时,冷汗已湿透全身。

“数数花瓣儿,有什么高深的学问?”研究梅花数十年,陈俊愉碰到过许多诸如此类的质疑和嘲讽。对此,他总是一笑了之,“花草行业也能出一个院士,更说明事无巨细,持之以恒最重要。”

1966年,就在陈俊愉准备在梅花事业上大干一番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伺弄“毒花毒草”的陈俊愉被下放到云南,干农活、住牛棚,还要承受身心的折磨。此时,他总以陆游的“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来激励自己。

1977年,陈俊愉终获平反,1979年恢复正常工作,以前的资料遗散、图片丢失,选育的抗寒品种也被大火烧尽。但他以空前的热情,再到武汉、南京、成都、昆明等地调查梅花。为夺回失去的光阴,他组织全国各地的园艺家协作,用6年时间完成了全国梅花品种普查、搜集、整理并进行科学分类,并在1989年出版了中国第一部大型梅花专著《中国梅花品种图志》。这部图文并茂的著作,为向世界园艺学会展示中国独有的奇花并获得承认奠定了学术基础。

1996年,他又出版了《中国梅花》,在梅花品种分类上创立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二元分类法”,进而形成了花卉品种分类的中国学派。他用枝条姿态作为梅花品种分类的第一级标准,即分为直枝梅类、垂枝梅类、龙游梅类3类。再将花型作为第二级标准,每个花型都包含多个不同的品种。这种分类方法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学研究领域,被称为“二元分类法”。它不仅对梅花进行了正名和归类,还可以指导花卉的栽培、研究、教学、应用、推广和销售等。

1998年11月,陈俊愉及他领导的中国梅花腊梅协会,被国际园艺学会授权为梅花及果梅的国际植物登录权威,他也成为获此资格的第一位中国园艺专家。从此,国际园艺协会不仅正式确认梅是中国独有的奇花,而且以梅花的汉语拼音“MEI”作为世界通用的品种名称,彻底纠正了梅花译名的混乱局面。

“这么多年来,大家对梅花误会了,认为梅仅为观赏之用。”陈俊愉说,2006年河南新郑的考古发现,我国利用梅子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书经·说命》也有“若作和羹,尔唯盐梅”的说法,即在商代,梅子和盐都是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大约从汉代开始,梅从野生发展到引种栽培,培育成了专供欣赏的新品种,花梅也从果梅中分化出来,但梅加工业一直没有停止过,话梅、脆梅、陈皮梅、酸梅汤、梅醋、梅酒等产品也代代相传。“这么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梅花产业一定会兴旺发达的。”

1991年,青岛一个叫庄实传的小伙子承包了一千亩荒山,种上了梅苗。两年过去了,梅花很少成活,正发愁时,他从电视上看到“梅花院士”的报道。小伙子很快赶到北京,登门拜访求教。陈俊愉不仅为他出谋划策,还邀请一些专家给他传授技术,为他牵线搭桥引进100多个品种梅花。小伙子第六次登门拜访时,就干脆把陈俊愉请到了青岛,现场传授驯化耐寒梅花的经验。如今,这里已成为北国最大的梅园。

据统计,目前各地以梅花为旅游主体的年游客接待量达200多万人次,可带来逾30亿元的收入。目前全国共有梅花盆景、桩景存量达数百万盆(株),价值上亿元,其中进行市场交易的约占四分之一,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另外,每年出圃梅花苗木400多万株,可创产值4亿元。蓬勃发展的梅花产业,倾注了陈俊愉无数的心血。

“你尝尝,味道怎么样?我这里没有假的。”陈俊愉从电视柜上拿出一盒无核梅饼,倒出几粒递给记者,“梅花和梅子都富含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营养价值比柑桔、苹果都高。”

陈俊愉说,将梅果加工成乌梅、话梅、梅脯等,具有开胃和助消化的作用,有利于钙质吸收,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将它做成酸梅汤、青梅汁、梅醋、梅酱等,是典型的消夏食品;青梅酒和梅花酒也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

中国素有世界“园林之母”的美誉,从中国传出去的花卉至少有2000种,其中包括牡丹、杜鹃、菊花、荷花、百合花等名花,但梅花仍“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般来说,一种植物的栽培品种要国际上推广和交流,需要拿到通行的“绿卡”,也就是要在国际上进行正式登陆。全世界共有71个花卉类作物的国际登录权威,分布在14个国家。其中,美国29个,英国有20个,澳大利亚5个,亚洲仅有4个。如月季在美国,山茶在澳大利亚,菊花、兰花、百合、杜鹃花、莲类在英国。我国除了梅花国际登录权威,再就是2004年在陈俊愉促成下获得的桂花国际登录权威。

陈俊愉介绍说,国际植物品种登录权威是植物学界的最高荣誉,其主要意义在于:让不同的植物新品种有其统一、合法的名称,建立国际统一的品种档案材料,促进各国的科研教学单位、专业学会,以及种子种苗公司和生产者之间的交流。“希望2050年前,我们能拿到10个品种的国际登录权威。”陈俊愉对未来充满希望,也对全国植物学专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说,“现在要做的,不仅是让园林里有梅花专类园,还要让寻常人家里有花欣赏,还要将梅花推广到国外去。”

陈俊愉曾多次考察欧洲各国,还去了巴西、美国,目的就是看看种梅的可能性。在他们几年前培育出能抵抗零下38摄氏度低温的品种之后,梅花开始推广到北欧、北美,“它不再孤芳自赏,而是走向世界了。”陈俊愉说,这是他一辈子的梦想,如今正在一步一步地实现。

2006年3月,位于鹫峰国家森林公园中的北京国际梅园首次对外试开放,数百株新植梅花蓓蕾满枝,引来游人啧啧赞叹。这座由陈俊愉倡导并主持建设的名梅植物园,占地约5公顷,是世界上首座展示植物国际登录品种的专门展园,不但展示了他培育的44个梅花抗寒新品种,还展览已完成国际登录的华北、华东、华中、西南、华南等地栽培的优良品种200余个,集中展示了中国梅花栽培的领先水平。

在“国际梅登录精品展示园”初具规模的同时,陈俊愉又在筹备明年2月召开一次国际梅花研讨会,为此他在加班加点地撰写《中国梅花品种图志(中英双语新版)》。他希望,届时评定国花一事能有结果,这可是他20多年来的又一个心愿:“国花是一个国家的名片,可将梅花和牡丹定为‘双国花’。”他说,这将有力促进梅花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和交流。

3月底的京城,乍暖还寒,万木复苏。在北京林业大学体育场北侧的绿化带,一排约3米高的小乔木静静地开着浅紫色花,疏花点点,清香远溢,引来几个爱美的女生潜入树下,拍照留念。

“这是‘美人梅’,由重瓣粉型梅花与紫叶李杂交而成的,可以耐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站在家中阳台上,鹤发童颜、精神矍铄的陈俊愉指着窗外,自言自语,“人们都十分钟情梅花,因为梅花身后,将走来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

前些年,每逢梅花盛开的季节,陈俊愉都会出很多趟远门,去采集标本,传授栽培技术。今年因为腿脚不便,很多邀请赏梅的都被他谢绝了。但是,每当他家的响起,传来远方梅花盛开的消息时,他总会提高嗓门,让对方讲慢一点,他好细细品味。

陈俊愉说,再过几年,如果彻底行动不便,他就培养一个新爱好:写写梅花诗文,画画梅花胜景。他说,他还要生活在梅花的世界里!

不老的梅花,永远的芳香!青青苗木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