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2-07-03 15:44  更新时间:2012-07-03 15:44  点击:1661
 基于上述沙地樟子松人工林衰退的机制总结分析,对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经营总体方向应依据 恢复生态学理论、近自然林业理论、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恢复生态学的原 理则要求恢复衰退的生态系统到其自然演替的顶极或自然生态系统的某个稳定阶段,近自然林业发 展的原理要求一切应遵从自然规律森林分类经营理论和森林生态系统管理理论为沙地樟子松人工 林的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那么,恢复、经营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B卩,以什么作为恢复、经营的参照或对比。

根据植物群落演替理论,在植被演替的某个阶段引进新的物种进行植被改良时,应充分考虑植 被演替阶段所处的生态环境和植物种的适应程度。科尔沁沙地南缘属于典型的半干旱气候类型,根据传统的生态学与经典的植被演替理论以及早期的一系列的研究(焦树仁,198319851989;姜 凤岐等,1993),半干旱气候类型的科尔沁沙地生态系统演替的顶极群落应为疏林草原(榆树疏林 草原)和草甸草原。但由于近百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以滥牧和滥樵为主要特征的人类生产经营活动的强烈干扰原生的疏林草原植被巳被破坏贻尽取而代之的是处于不同演替阶段的沙地 次生植被。只有在一些特殊地段仍然保存有多种植物区系典型植物种的植被类型;如位于科尔沁沙 地东南缘科尔沁左翼后旗的大青沟。因此,有些学者认为本地区人工植被建设应将疏林草原作为建 设的方向。在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这种顶极群落经过漫长的时间应该可以达到的。但是,在人 工植被建设中如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引种与栽培在造林之后形成了一种沙地特有植物群落。既 然是植物群落其演替发展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即,植物群落的演替在理论上应该有利于植被的发 展与稳定。在这种人工植被演替的过渡阶段,原有的优势种(沙地樟子松可能会出现衰退甚至死 亡的现象,而新的优势种可能尚未形成,因此使整个植被系统出现衰退;如果是这种衰退,那么应 该是正常的。但现实中,各种干扰因素,尤其是人为干扰客观存在,这对植被发育和植被的发展方向的影响 是相当大的,如果人为负干扰强度持续增长,则恢复到原来的榆树疏林草原状态几乎不可能,而且 即使疏林草原的顶极形成了,其生产力也不是最高。另外,植被发育与土壤条件的变化是一致的, 在相同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类型和土壤条件下发育的植被类型和特点也不同。科尔沁沙地极度 退化条件下,原来的土壤表层全部消失露出沙性物质,虽然在短时间内可以建立人工植被大幅度 提高植被盖度;但土壤发育相对缓慢由沙土基质发育成榆树疏林的原生土层,在没有人为干扰的 情况下,一般需非常漫长的时间。因此,如果没有人工促进措施,植被极度退化地区,将植被恢复 到与原生植被完全一样的类型是很难做到的。根据对生态恢复的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应把 退化系统完全恢复到原生系统作为惟一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如植被退化的程度、特点,目前的经 济和技术承受能力等来确定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及时进行人工调控。在科尔沁沙地,由于生态气候条件相对较好,再加上大面积沙地樟子松在衰退前的防风固沙作 用,已形成了固定沙地的现时植被类型而且科尔沁沙地的原始植被也没有完全退化,榆林疏林景 观还能偶尔见到,因此,大面积沙地樟子松人工纯林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控制大面积沙地樟子松纯 林,充分重视乡土种的使用,在宏观上控制沙地森林发展的比例,充分考虑恢复生态学中的限制性 生态因子原理对外来种的引进一定要适合当地的生态条件、所引物种的生物、生态特性,使现有 沙地樟子松人工纯林生态系统向着该地区固有的顶极群落,即疏林草原方向发展。在实际工作 中,不应把退化系统完全恢复到原生系统作为惟一目标,应根据具体情况如植被退化的程度、特点 等来确定植被恢复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及时进行人工调控。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