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如何走上了苗木产业之路?泾源苗木产业发展的现状如何?中国青年报记者近日走进泾源,实地调研当地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发展搭乘国家生态建设快车
泾源县位于六盘山麓,海拔2000多米,当地气候温凉,降水丰沛,是宁夏回族自治区少有的天然“绿岛”。
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当地山区分布着相当数量的天然针叶林。长期以来,农民房前屋后也有栽种树木的习惯。进入2000年以来,陆续有外地人来泾源收购一定规格的苗木,包括油松、樟子松、柳树等当地人平常栽种的树种。
“我们从农村收购苗木,卖给外地来的客商。”七八年前,泾源农村培育苗木规模小,且分布分散,外地人来泾源采购苗木,常常苦于找不到树源,泾源县香水镇永丰村农民曹凤翼看到了商机,做起了“二倒贩子”。那个时候,农民还不知道树苗还能卖出钱,曹凤翼从农民手里低价购进苗木,每卖出一株苗木,能赚10多块钱,很快就富了起来。
随着周边内蒙古、甘肃等省区及宁夏区内防风固沙、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来泾源采购苗木的客商越来越多,像曹凤翼这样的泾源本地“二倒贩子”也越来越多,曹凤翼发现,一年下来,他做“二倒贩子”的收入明显在下降。
“‘二倒贩子’的收入少了,苗木价格却在不断上涨。”自2006年开始,曹凤翼开始自己种植苗木,除了在自家地里种上油松、樟子松、云杉等当地普遍培育的树种,曹凤翼还不断拓展“疆域”,将附近农民的田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流转过来,全部种上针叶树。
从2005年开始,注意到外地对泾源苗木需求的不断增长,泾源县组织相关部门和林业专家,对县域内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苗木培育前景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评估,最后得出结论,当地自然地理条件十分适宜于培育苗木,发展苗木大有可为。
自2006年起,泾源县大力鼓励群众培育苗木,“要把苗木作为一个产业大力培育”。可起初形势并没有预期的好,由于培育苗木投入大、周期长,农民长期以来形成的春天播种、秋后收获的农业经营模式,对于投资大、见效慢的苗木一时间响应并不积极。
“每亩种苗、化肥、浇水及人工费用得好几千。”泾源县林业局局长笪省说,平常农民种小麦每亩只需投入几百块钱,而且当年就有收成,而苗木投入明显大,且三五年没任何收益,对于弃农种树,部分农民难以承受。
为了进一步推进苗木产业发展,泾源县号召干部群众培育苗木,并拿出财政资金对苗木种植户进行补贴,培育一亩针叶林政府补贴300元,一亩阔叶林补贴200元。在县里力推下,泾源亩苗规模迅速扩大,到2011年,全县育苗面积达到26万亩,油松、樟子松、云杉成为三大育苗树种。
“四五年前种的树,现在每亩能挣3至5万元。”泾源县林业局干部赵明说,早期种苗价格才0.5元,土地流传费、人工工资都低,现如今长到一定规模上市,价格不断上涨,收入可观。
泾源培育的针叶林适宜于北方地区荒山荒漠治理、防风固沙等生态建设,随着近年来国家生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泾源苗木的销路一直很好,早期的规模种植户近年来收效明显,成就了一个个“百万富翁”。
从旱涝保收到遭遇市场风险
在泾源,农民也并非家家都培育苗木。在兴盛乡兴盛村的田野,成片的苗木地里,间或有金灿灿的麦田分布其间。
“一是苗木本钱大,二是担心销不出去。”在兴盛村的麦田里,正在弯着腰收割小麦的村民丁宁元说,他家有7亩地,除了两亩退耕还林外,其他的都在种粮食,只是今年在自家房后的院子里试种了4分地的油松树苗。
丁宁元算了一笔账,按今年的市场价,需要培养4至5年、长到50公分以上才能出售的云杉种苗是3元左右,一亩地大概需要5000株苗子,另外,每亩每年锄草、施肥、浇水需要30个工,每个工费60元,再加上化肥费、水费,5年下来,每亩净投入需要3万元左右。
“以前成本低,挣钱基本没问题,现在不一样了。”赵明发现,随着泾源县针叶林种植面积的急剧扩大,且大部分针叶林都是前前后后培育的,规格差不多,产品品种、规格单一,泾源苗木销售逐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另外,近年来,临近的彭阳县以及甘肃省平凉市的一些地方也开始大规模发展苗木,也使针叶树苗木市场正在发生变化。
市场嗅觉灵敏的曹凤翼很快就感觉到了苗木市场的变化。这两年,除了原来的针叶树种之外,他开始了培育花灌木。在六盘山区,分布着20多个品种的稀有花灌木,这些树种形态多样,适合城市市政建设和房地产小区绿化,近年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花灌木主要用于城市园林和景观建设,前景看好。”曹凤翼说,较之大多用于生态建设的针叶树种,用于城市绿化美化的花灌木的利润空间更大,市场前景更好。
而在泾源,像曹凤翼这样的种苗先行者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育苗户都是以针叶树种为主导。在品种单一、种植年限相近、规格相似的情况下,泾源苗木的销售问题逐渐为种植户和当地政府所关注。
“要让苗木成为泾源的致富之源,就要积极面对市场挑战。”曹凤翼由衷地说,苗木前期人人都能赚钱的投机经营时代已经过去,正在逐渐接受市场的检验,随着种植成本的提高,如不更新品种,密切关注市场需求动态,确有潜在的市场风险。
泾源县政府也感受到了市场的潜在风险。为了鼓励农民培育苗木,近年来,泾源县每年从县财政拿出一部分钱补贴苗木种植户,以减轻农民前期的投入负担,将苗木产业培育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产业。
“去年县财政拿出了1300万元用于苗木补贴。”笪省说,去年泾源全县财政收入刚过3000万元,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仍然下决心支持苗木产业,确实不容易,但如果一旦销路出现问题,前面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
“前期主要是鼓励种植,扩大规模,接下来就要将相当一部分精力花在找销路上。”笪省说,泾源苗木品质有保障,但也面临品种单一、大苗子少小苗子多的情况,而从市场反应看,对大苗子的需求大。
“继续拓展大苗子市场,挖掘小苗子作种苗的市场。”笪省认为,该是主动寻找商机的时候了,泾源苗木一方面要积极扩展现有的大苗子市场,同时,也要看到周边地区发展苗木产业对种苗的潜在需求,可以将小苗子作为种苗向外出售。
打造品牌巧借外力促转型
“成立联合社的主要目的就是进一步扩展销售。”在泾源各村镇,这两年陆续成立了30多个苗木合作社,在此基础上,今年又成立了苗木种植销售的联合社。联合社负责人白建国介绍说,联合社一方面致力于病虫害的统防统治,同时,也便于搜集掌握苗木信息,以规模化、优质化、标准化的市场主体参与竞争,真正树立起泾源苗木的品牌。
“这个月联系到50万株的订单。”作为合作社理事长、联合社理事曹凤翼最近一直在忙着联系市场,他刚刚接到一个50万株针叶树的订单,正在整合合作社现有的资源,他所在的合作社存量不够,就在联合社内搜集货源。
“联合社掌握了县内大部分苗木的信息。”曹凤翼说,联合社成立后,联合社内部不同树种有多少苗子,不同规格苗子各有多少存量,这些信息都已搜集起来,如果客户的订单较大,就可以由联合社内的各个合作社消化订单,同时,在价格上也由联合社统一洽谈。
“避免了各自为政,一家一个价,内部打价格战,恶化苗木价格市场。”曹凤翼觉得,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市场主体,扩大泾源苗木的品牌效应和市场话语权。
“只有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在竞争日渐激烈的苗木市场立足。”在位于泾源县南郊的六盘山苗木快速繁育基地,宁夏皇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姚迅如此总结苗木市场的生存之道。
皇达公司是福建厦门的一家生物科技企业,去年经过招商引资入驻泾源,属厦门对口帮扶泾源的项目之一。该公司在泾源建有生物科技园、苗木快速繁育基地、特色苗木种植基地和苗木花卉交易中心4个基地,分别负责苗木、花卉品种研发、种苗培育、特色苗木种植及市场销售。
“我们要依托现代科技,培育苗木及花卉的新品种,同时开拓新的销路。”姚迅介绍说,当前泾源苗木主要以针叶树为主,供给生态治理项目,较之城市园林用苗,生态苗木的利润并不高。鉴于泾源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品种单一的苗木产业现状,经过系统的市场前景分析,皇达公司将通过与农林科研机构合作,培育和更新六盘山区的苗木和珍稀花灌木,形成针叶苗木和花灌木、花卉多元发展的产业态势,进一步提高满足城市园林景观需要苗木、花卉的品质,开拓城市绿化美化市场。
泾源有培育苗木的良好自然条件和群众基础,皇达公司将培育成熟的苗木、花卉品种在当地推广,由群众来种植,达到一定规格后,再由皇达公司收购,开拓规模化外销市场。“这一方面提升了泾源苗木的品质,更重要的是,推进了泾源苗木产业的结构化转型。”姚迅说。
“要让现代企业在县域产业发展中起带头作用。”笪省说,当初引进皇达公司,就是认识到泾源苗木产业结构转型和市场开拓面临的新形势,旨在通过现代企业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方面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完成泾源苗木产业的转型发展。
“对市场预期充满信心。”姚迅说,目前中国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城市建设园林景观对苗木、花卉的潜在需求很大,且北方只能栽培北方的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