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屯原来建有沼气池62座,其中42户停用多年。幸亏有县能源办服务队提供清池、投料和维护一条龙服务,断气的沼气池全救活了。”融水镇古鼎村山安屯村民小组长路光正言语中流露出感激。
近年来,许多农村沼气池因病漏或供料不足等原因而闲置。针对这一问题,该县去年试点推出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使许多农家灶台重燃蓝色火苗。该县能源办主任任志坚说,条件成熟后这一模式将逐渐覆盖各乡镇,全县4.6万座沼气池正常供气运转,每年可节约薪柴11.5万吨,保护森林面积9.2万亩。
绵延大苗山竹杉葱郁,翠染峰峦。地处珠江水系和柳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区的融水,全力建设生态大县和林业强县,近年来,农村沼气池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造林绿化、低产林改造、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项目相继推进,年均植树6.3万亩,现在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78.6%,2010年捧回全国绿化模范县牌匾,“生态融水”渐成一张亮丽的名片。
“党的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关乎百姓福祉。就融水而言,因地制宜走科学发展之路,生态优势完全可以转化成经济优势,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融水县委书记杨恩维说。
曾几何时,大苗山的百姓“靠山吃山”,伐木砍竹贱卖资源维持生计。如今,融江放排的号子早已成绝唱,在政府的引导下,林农们纷纷放下斧头,改行林下种养,围山养野猪,密林种灵芝,引溪育大鲵,大发“生态财”。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林菌林禽等模式的广泛推行,拓宽了苗乡群众增收渠道,走出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新路子。该县今年新增林下特色养殖基地50个,1-9月,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64元,同比增长18.1%。
融水境内拥有元宝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九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贝江国家4A级景区,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融水·风情苗乡”的生态民俗旅游品牌声名远播,吸引八方游客源源涌来。今年前10月,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2亿元,同比增长10.2%。
建设“生态融水”,该县加大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营造清洁卫生、优美舒适的宜居家园。11月21日,记者在融水镇新国村古选屯看到,村中一口昔日蚊蝇横飞的臭水塘,改建成了绿草红花掩映的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池,成为一道独特的新农村风景。今年10月,该县在柳州市率先施行乡村生活垃圾由村里统一收集,乡镇负责运送,县里统一处理,一批价值360多万元的电动三轮保洁车、移动联体压缩箱、海德勾臂车等环卫新设备,在该县永乐、和睦等乡镇村道上穿梭,使垃圾不再“围村堵河”。
为保证青山绿水不受污染破坏,融水还注重发展生态工业。招商引资执行苛刻的标准,县环保局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把规划环评关,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凡达不到规模和环评标准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近5年来,该县先后婉拒了17个不符合“生态融水”定位的项目,涉及总投资6.7亿元。
此外,依托当地丰富的竹木、水力、矿产等优势资源,延长产业链,向精深加工领域挺进,打造特色产业园区,使融水县域经济迎来科学发展又一春。自治区级A类园区——康田竹木工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一个包含木胶板、竹地板、竹食品等相关产业的集群正在崛起。该县大力扶持的杉木实木地板项目,可将全县每年30多万立方米砍伐量的杉木全部实现就地深加工,增值空间达1-3倍。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40家,今年1-9月,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20.6亿元,同比增长27.8%,工业对财政的贡献率达到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