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村民刘玉才在苗圃里给樟子松树苗修剪枝叶(8月26日摄)。 刘玉才介绍,他家种的13万株苗子今年可以出售,刨掉成本,大概能赚300多万元。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村民刘玉才在苗圃里给樟子松树苗修剪枝叶(8月26日摄)。 刘玉才介绍,他家种的13万株苗子今年可以出售,刨掉成本,大概能赚300多万元。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村民刘军(左)和郭梅枝(右)夫妇刚从同村村民刘建业的苗圃里买来一些樟子松幼苗,他们要在自家的苗圃里补种一些树苗(8月26日摄)。 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一位村民在苗圃地里引水灌溉(8月26日摄)。 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一位村民在苗圃地里除草(8月26日摄)。 高墙框村村民有约80%从事苗木种植工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除了保障当地植树造林需求以外,还销往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区。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彭昭之摄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村民们在苗圃内为樟子松幼苗做田间护理(8月26日摄)。 高墙框村村民有约80%从事苗木种植工作,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除了保障当地植树造林需求以外,还销往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北等10多个省区。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新华社记者詹彦摄
|
新华社照片,右玉(山西),2013年9月3日 在山西省右玉县右卫镇高墙框村,一位村民在苗圃内为樟子松幼苗做田间护理(8月26日摄)。 近年来,山西省右玉县立足当地资源优势,打造山西最大的苗木种植基地,实现“小苗木”向“大市场”的跨越。苗木产业成了右玉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支柱产业。目前,全县共发展成规模苗圃400多家,苗木种植面积达4万多亩,苗木年产量约1亿株。右玉县位于晋西北边陲,属“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新中国成立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到0.3%。60多年来,右玉县干部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目前右玉县拥有林木面积15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增长到53%,“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小小苗木,不仅绿了右玉的一方山水,也成了当地农民的“绿色聚宝盆”。 |
樟子松苗木成农民“绿色聚宝盆”
发布时间:2013-09-03 00:00 更新时间:2013-09-03 00:00 点击: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