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详细介绍,597苗木网百科知识,苗木知识专家—白玉兰介绍 白玉兰
木兰
花先叶开放,顶生,直立枝头,钟状,盛开时如玉碟形,径1016厘米;花被9片,偶有1215片,甚至30余片者,倒卵形,玉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花丝紫红色;雌蕊群淡绿色,无毛。花粉粒长椭圆形,如一叶扁舟,赤道面观为橄榄形,大小为46.6*20微米)具单沟,左右对称;外壁外表具模糊的细网状雕纹,网孔小而不明显,网脊模糊。聚合果圆柱形,青绿色,幼稚时转红褐色,长1215厘米,径35厘米,巨者有时长达25厘米,重达250克;蓇葖木质,褐色,具白色皮孔,通常局部心皮不育而弯曲,栽培种常都不育;单果幼稚时有柔丝下垂,红果弱丝,迎风摇曳,为时不长即落;种子心脏形或不规则多面体形,长约9毫米,宽约6毫米,种皮从外到内可以分为三层,最外为革质层,呈鲜红色或粉红色,极为光滑,通常称为假种皮。中间层肉质,乳白色,手触有油腻感,最内层为一坚硬内种皮,未幼稚时黄褐色,过熟时则为深黑色,有光泽。红色的外种皮和含油肉质的中种皮都是为了吸引昆虫与鸟类啄食,以利于种子的散布和萌发,坚硬的内种皮可以维护幼小的生命在萌动前免遭伤害。白玉兰种子其内种皮的合点区有一特殊结构,即由内种皮向内凸起形成一个简单的珠孔,此结构是木兰种树种与其他科种子区别的重要特征。然而,木兰属各种子的形状大都大同小异,形似而质非,即使同一种白玉兰,产地不同,树龄差别,其种子的形状与色质也不尽雷同。
亚洲热带习性:白玉兰是落叶乔木,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幼稚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示粗犷质朴的风格。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白玉兰3月份开花,花后(5月下旬)聚合果膨胀壮实,8月份生理幼稚,9月中下旬聚合果硬化,转红、开裂、蓇葖张开,单粒种子悬垂丝而自然成熟。种子的千粒重约146克,聚合果出子率约10%种子发芽率为20.7%97%幼苗,出土萌发,子叶2片,卵状近菱形,随幼苗生长而增大,上宽下窄,基部急束成柄,全缘微呈皱状,两侧不太对称,上面黄绿色,反面色稍淡,上胚轴稍长,约12厘米,幼茎黄绿色,初生叶互生,第一叶椭圆形,先端圆,有突尖,基部楔形,叶柄长69毫米,具二托叶,脱落后叶柄上留有托叶痕,茎上留有环状痕,以后叶呈长卵形渐成正常叶型。下胚轴圆柱形,基部较粗,主根伸长发达,根颈下轮生35个不等的侧根,淡黄色。土质要富含有机质,坚持湿润土壤为良。露地栽培常有枝茂叶盛而开花及少,需停止使用氮肥,剪除徒长枝、施行曲枝,使其矮化,增加磷、钾等微量肥料。以促进开花。
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示粗犷质朴的风格。
欲购买此苗木,请在597苗木网发布求购信息或者需找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