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25载苗木情 致力绿化苗木产业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14-05-17 13:37  更新时间:2014-05-17 13:37  点击:1164
 上世纪80年代从龙岩农校毕业的吴宪阳,分配到四堡乡担任果茶站负责人,90年代初,为了果农发展的需要,他和果农一起上山培育果树品种,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2001年,果树苗木市场萎缩,吴宪阳敏锐地捕捉到绿化苗木产业将快速发展的市场前景,投入了3000元钱在自家的3分地里试种了1万株桂花苗。第二年春,由于多年育苗的技术积累,他的苗木长势好,深受农户欢迎,很快销售一空,纯利润达2万多元。经过几年滚动发展,他的苗木种植面积扩大到30多亩。由于缺少资金,2006年,乡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帮他从信用社贷款10万元,使他摆脱困境,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2011年,他的苗木种植面积超过200亩,品种35个,资产达到1400多万元,并成功组建宪阳绿化苗种植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每年新增基地500亩。

创新谋发展

“只有瞄准市场需求,大胆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吴宪阳如是说。过去,桂花树由于分杈早、树干矮,基本属于庭院、公园树种,随着种植户的增多,这种矮干树苗的市场需求接近饱和。吴宪阳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到城市和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树苗,但树干必须有一定的高度才能满足要求。于是,他利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开始用桂花树进行试验,通过绑干伸直主干,并通过密植、定期修剪,终于培育出了树高达3米以上的桂花树苗。试验成功后,他又将技术移植到红叶石楠、四季含笑等彩叶和香化灌木树种上,一举填补了常绿彩叶行道树的全国空缺。

致力护生态

“过去,景观造型用的红木都需要从山里挖白木树头作为树桩进行嫁接,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存活率也低。现在,我们通过改进种植技术,自己培育红木树桩,就不需要从山里挖树头了。”如今,公司培育的这种生态型红木树桩就达2万多株。

为了减少培育“地被苗”的白色污染,今年,该公司又投入300多万元,搭建了50亩的钢构大棚,引入生态环保纸质营养杯生产线,用环保的纸杯替代过去用的塑料袋培育“地被苗”,既保护了生态,又节约了成本,并提高了苗木的成活率,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抱团助民富

“宪阳苗木让我实现致富。”在公司基地管护苗木的曹大明说,他以每年每亩300公斤稻谷的租金将家里的2亩土地流转给公司,夫妻俩一起到公司打工,年收入有6万多元。像曹大明一样,常年在宪阳公司打工的农民有30多人,纷纷走上了致富路。

为了让更多的苗木种植专业户共同致富,2012年,宪阳公司又牵头成立了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吸引165户苗木种植户积极加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公司免费为他们提供经营信息、技术服务等,还解决了种植户资金不足的问题,增强了他们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在公司的带动下,目前,连城全县有苗木种植大户近300户,面积超过4000亩,产值超过2亿元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