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红古区平安镇新安村,一下子就进入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种植大户祁星海正在他的种植基地里熟练地嫁接紫叶矮樱种苗。今年50多岁的老祁种植苗木已好几年了,他流转承包了十余亩地,全是苗木,粗略计算一年的收入至少也有十二三万元。祁星海告诉记者,这些新引进的品种,两年就能出售,而一亩地保守估计能植7000——8000株小苗,按现在的行情,如果一株苗卖3元,老祁一亩地就能收入2万多元,如果管理得好,苗木生长情况不错,他的收入还会增多。老祁说,小苗有小苗的价格,如果等到苗木生长到冠径达到1米,每株就能卖到40多元。“这两种苗木都属于观赏树种,市场需求大,前景好。”再往里走,老祁指着今年新引进的红叶海棠和紫叶绸李介绍说,看着这一园子生机勃勃的苗木,就像看着自己精心培育的孩子,眼里充满了热爱和期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平安镇新安村是个有着几十年苗木种植和经营历史的村子,近几年来,在种植苗木的过程中,村上提出要走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种植路子。目前整村都在进行苗木种植和经营,村民们也是靠种植苗木建起了新房,过上了好日子。苗木种植成了村民发家致富的“绿色银行”。如今只要一提起新安村,大家都知道那是个“苗木村”,就连好多青海、西宁、宁夏的苗木经营商户一听到是红古区新安村,也会连连称赞这里的苗木种植品种全、质量好、销售旺。
“以前大家收入都还没有这么高,一年能赚个三五万就不错了。”新安村村委会主任贾言告诉记者,近两年来,为了能更好地适应新型市场的需求,增加村民收入,村上积极整合资源,多渠道、全方位了解市场信息,积极引进和培育新品种,逐步将原有的个人种植模式发展为科学化种植模式,通过准确的市场信息宏观指导新安村的苗木种植,真正实现了产业化、规模化、信息化。
走在新安村的田间道路上,头顶的天空湛蓝湛蓝,脚下的土地绵软肥沃,近处的苗木紫的、黄的、绿的琳琅满目,远处的村民嫁接的、挖苗的喜气洋洋,他们正在用辛勤的劳动和无限的智慧谱写着他们的绿色致富经。兰州晚报记者瞿学忠通讯员王双秀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