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缙云“以地换木”巧解“美丽难题”
发布时间:2015-05-11 15:53  更新时间:2015-05-11 15:53  点击:902
 

  “不花一分钱,我们就让全村12亩的河边和村边地块装扮一新,绿意盎然。”5月5日早上,巡视完村里连成片的樟树和茶花,缙云县舒洪镇仁岸村党支部书记何伟峰说,“搁在从前,要想完成全村'六边三化',至少需要先拿出70多万元。”

  现在,该村创新实施“以地换木”的绿化模式,不仅解了“六边三化三美”工作中资金卡脖子的“美丽难题”,还实现了“政府减负担、苗圃免租费、村子添绿色”的多方共赢。

  仁岸村是一个特色种植业大村,但在2014年缙云县“双清”考核中,多次垫底。何伟峰说:“要快马追赶,最大的难题就是资金。一下子想做很多事情,可是没有纳入项目盘子,资金缺口很大。”

  为此,除了村干部自己先“贴钱”,何伟峰开始寻找新的融资模式。2014年8月,该村最终和大源育苗场达成“以地换木”合作协议。

  按照协议规定,由仁岸村出资对土地进行整理,苗圃则负责设计,并免费提供苗木在规定地块进行种植。两年内,当村集体资金充裕时,可以以种植时的市场价格分区块进行收购。两年后,没有被村集体收购的苗木,苗圃可以进行买卖,但是土地不能留白,需要种上新的苗木,完成绿化修复。而且,“苗木所有权归谁,谁负责养护和施肥。”

  “我们就一拍即合。”大源育苗场负责人李国林说,他有200多亩苗木,随着年限增长,苗木需要移植,移植就需要场地,租地就需要费用。“以地换木”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恰好当时,缙云县大力推进“六边三化三美”工作,舒洪镇住村干部邱晓敏和何伟峰商量后,便把实验场放在了河边、村边的垃圾堆、荒地和“私建田”上。

  2014年10月,首期整理出的12亩土地交付使用。11月,2000多棵苗木开始种植,直径最大的有36厘米的樟树,最小的是茶花。种植时,双方对每棵苗木胸径、根径和冠径进行了丈量,为今后苗木的收购提供价格依据。

  “大源育苗场节省了上万元租金,村里则免了购买、种植苗木的70多万元资金,两年后这些苗木进入市场还将增值60%。”舒洪镇党委书记谢晓华说,仁岸村“以地换木”绿化模式,走出了市场化新路子,既解决了启动资金问题,更盘活了资源。“六边三化三美”不仅花钱少,而且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