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村位于浅山丘陵区,全村250户,805口人,村集体没有收入,经济基础薄弱。2012年,村里被列为扶贫开发村,打那以后的变化,能说上个一天一夜。”记者一行刚进入西沟村村口,该村党支部书记郭社成便开门见山,道出过去村庄的不容易。随着精准扶贫在当地深入开展,该村给126户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到户到人。几年间,市、区财政先后投入资金100多万元,硬化村里道路3500余米。靠着整村推进项目的落地,该村改善了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了村容村貌的大变样。
“说起俺村道路的变化,就不得不提起这座石拱桥,它是连接村子东西两部分的重要通道,可年久失修,到后来基本不能走了,很多村民不得不绕远路下地干活。”在村委会主任梁长明的指引下,我们来到石拱桥,桥洞上古老的蛟龙诉说着其经历过的风雨,一辆拉着树苗一驶而过的汽车,却又演绎着桥面修缮后新的故事。听到我们在谈论石拱桥,路过的村民陈巧连忍不住上前感慨:“原来这桥都是石头坡,人都不能下脚,更别提过车了。你看现在,三轮车、汽车随便过,俺去村东头的地里干活儿也不用绕路了。”
如果说修缮石拱桥、铺平村庄道路是让西沟村人“走得通”,那么将花卉苗木种植确定为该村支柱产业进行引导发展,争取扶贫财政资金为村里打机井,让农民靠产业项目带动脱贫,则让西沟村人看到了脱贫的希望,迎来了致富的春天。
在扶贫开发工作实施的这几年,该村充分利用地处苗木花卉之乡的优势,引导村民发展苗木花卉业。2014年,为了让当地更好地发展支柱产业,扶贫开发部门为村里打了一口250米的深井。“种植苗木花卉对水的需求量大,原来村里有1口井,只够村民日常吃水和传统种植浇地用。一到春天用水高峰时,全村人只能轮流抽水,1个多小时水才能流到地里。现在好了,新井打好后,水源充足了,我们基地300多亩的土地全部用上了地埋管,浇水的时候打开哪一片的水管,哪里就能浇上水,省时省力。”说话的人叫梁天灵,是西沟村苗木种植大户之一,流转了300多亩土地搞苗木种植。靠着扶贫政策扶持走上致富路的他,不忘带动周边村民共同致富。在他的带领下,不少农户加入了苗木种植的行列。
65岁的郭晨喜就是靠种植苗木脱贫的一个典型,更有代表意义的是,他也是该村确立的126户贫困户之一。通过精准扶贫,郭晨喜在自家4亩地里种植樱花等苗木,几年下来,已经实现脱贫,还在安阳市区给儿子买了130平方米的房子。
“其实,打井也好、修桥修路也好,扶贫开发的根本目的就是能让农民致富,比起给贫困户每年送点钱来说,让他们有致富的门路更为重要。现在我们村有近一半的农户从事苗木花卉种植,这一棵棵林立的苗木就是我们脱贫的希望啊。”采访结束时,郭社成这样感慨。
有了整村推进项目的基础,西沟村深受产业项目扶贫之益,彻底改变了以往的贫困形象,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