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搭乘中欧班列,温江花木欲“出国”
发布时间:2016-09-12 14:22  更新时间:2016-09-12 14:22  点击:1077
 西部花木之乡”求变越冬——
    温江花木要“出国”了!9月5日,记者从成都市温江区花卉协会秘书长段涛那里获悉,受温江政府部门的委托,该协会正围绕温江花木出口基地制定相关规划。
    这个消息,给连续几年被花木市场低迷境况困扰的花农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温江有 “西部花木之乡”之称,但近几年来花木产业在行业冬天待得太久。如今,当地政府和花农抱团“取暖”,采取多种方式越冬,而中欧班列(蓉欧快铁)的开通,更让当地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本报记者 张杨 蒋君芳
交易之变:减少中间环节
    今年初,经营花木多年的曾建伟“改行”了。他跟人合伙在成都第二绕城高速万春镇出口附近,建了一个占地7公顷左右的花木批发市场。
    改行的契机来自一笔苗木工程的欠款,“欠款方一直没钱付账,后来就将这块地抵押了过来。”拿着地,曾建伟和合伙人左思右想,决定打造一个花木交易批发市场。
    这不是一个“随意”的决定。作为花木经营者,曾建伟希望批发市场的出现能改变温江花木现有的销售方式。
    过去,温江花木销售多依靠花木经纪人,俗称“串串”。“通常采购者和供货者之间至少会有三层‘串串’。”曾建伟说,信息每传递一层,“串串”都会拿走部分利润,“层层下来,花农们拿到的其实不多。”
    过去花木市场火爆,花农的到手收入也还可观,没人在意。但随着近年来花木价格日渐下跌,这种交易方式的弊端日益明显。
    如何减少中间环节?此前有花农尝试电子商务,但效果并不明显。段涛分析,花木产品不像其他工业产品,可以通过照片展示来做出价格判断,“即便同一规格的苗木,树形不同价格也不一样,需要到现场看。”
    曾建伟认为,花木批发市场“能让采购者更直接、方便地与花木供应商直接对话”。为此,市场内建立了假植区,让花木能在展示期间正常存活。
    段涛介绍,温江政府部门也正在着手建立一个大型的花木交易市场,“目前已经确定地址,正在抓紧推进。”
结构之变:捕捉市场动态
    都说市场遭遇寒潮,但最近温江花农李志凌家的彩叶植物销售却挺好,“这两年,我把更多精力用在了红叶黄良木、玫瑰木槿花等彩叶植物上,市场反应还不错。”
    一直以来,温江花木产业偏重工程苗木市场,产品主要为桂花、银杏等树种。“桂花树行情好的时候,大家一哄而上,现在供大于求,价格跌得厉害。”段涛认为,相对单一的种植结构亟待调整。
    跟李志凌一样,不少花农主动“走到了前头”。
    同样是种桂花树,温江资深花农邬晶在好几年前就抛弃当时大热的普通分枝桂花,专注于高分枝桂花,“普通分枝桂花树的分枝高度不超过1.5米,高分枝桂花的分枝高度在2米左右,主要用于行道树。”目前,同样直径的桂花树,高分枝的价格是普通分枝的两倍左右。
    花农罗元锋则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培育湿地治理植物。“现在很多城市注重生态湿地的建设,而湿地的维护需要适合的水生植物来净化水质、保持生态。”
    种植结构在改变,产业结构也在改变。桂花树种植大户祝鸣川利用桂花研制出了桂花酒、桂花糖等十多种产品,还计划把自己的桂花基地建成桂花树博物馆,“把一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发展。”
    引导结构调整,温江区政府也在积极谋划。“正着手建立相关平台,对花木产业进行大数据分析,发布温江花木行情指数,为产业预警、预报提供依据。”温江区花卉园林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销路之变:寻找“出国”路径
    邬晶算是温江花木商里,较早接触“出口”的人。六七年前,一家德国公司就通过第三方向邬晶的公司采购了一批紫薇编艺的花瓶。
    不过,这次“出口”,邬晶的参与感很小,“所有事物基本由第三方完成,产品也是直接拉到漳州出口,我们相当于接了一单国内订单,把东西卖给了第三方而已。”
    不久后,这家德国公司直接找到了邬晶,想要在此定购产品,但最终未能成功,“这里没有专业的第三方公司来做产品的检验检疫等工作。”
    作为全国四大花木基地之一,温江却没有形成“出口”的服务支撑,段涛分析认为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因为过去国内市场需求大,供不应求,无暇关注出口市场;二是过去花木出口主要靠海运,处于内陆的温江在区位上没有优势。
    时移世易。段涛认为,现在温江涉足出口迎来了“天时地利”,“蓉欧快铁的开通,让温江到达欧洲的时间比宁波、漳州等地要快很多天,这成为我们进行出口业务的最大优势之一。”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