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WDIJk苗圃(图1)与VAWIJK苗圃(图2)比邻而居且有亲缘关系。二者都可定义为容器苗加工厂———自身几乎不生产小苗,小苗大多来源于其他地栽苗苗圃,这里则是苗木“灰姑娘”变“公主”的加工厂,摇身一变的容器苗价值能增加30%以上。
难得的是,两家苗圃的产品并不重叠,在容器苗之下各自又做了细化。VAWDIJK的产品以灌木居多,1.5升至2升的盆型绣球、小檗、月季、玉兰等是主流。VAWIJK则似乎是刻意避开了这些产品,除了地被月季外,该苗圃更多地生产紫荆、椴树、枫树、松柏等乔木或是亚乔木容器苗,“大个儿”为主。
荷兰TOP TREE MANAGEMENT公司总经理Kees介绍,两家公司做苗木已有五六十年,做容器苗也有将近20年。这么多年两家苗圃一起参展、共用物流、采购等,亲如一家。“双方有协议,一家做的,另一家就不做。”Kees说,这样他们能把一些管理费用平摊,节省开支,市场也容易做大。
看得出,得益于产品细化,以邻为壑的竞争在两家根本不存在,二者反而成了互补的合作伙伴,这点让正受产品同质化侵扰的中国同行十分钦佩。
2.生产管理之专
产品细化加大了苗圃管理难度,相应的配套措施也需要跟上。记者参观的容器苗苗圃都会依照盆型及产品特性,采取差异化培养方式,配备不同的管养设施。具体方法因产品类型而异、因品种而异———这就要求从业者对植物特性、设施管理有很高的专业水准。
玉兰冠幅大,容易站不稳,VAWDIJK苗圃就给它们“开小灶”,制作了适合其盆型的石墩,结结实实地稳住玉兰(图3);分支点更高的玉兰,该苗圃则采用立桩拉线固定的方式(图4)。体型稍小些的产品防倒伏时,还会采用特制的铁丝网罩住(图5)。
荷兰与比利时交界处的PEERS苗圃也很专业。该苗圃一共300亩,主要做灌木容器苗,高近3米的造型“龙柏墙”把苗圃分割成五六个地块,依次梳理:首先是扦插的大棚与分株育苗车间;随后是1.5升盆型的生产区,该区域的产品一般过了首个生长季便会出圃,以“短平快”类宿根花草产品居多(图6)。
紧接着是3升盆型的生产区域。这里的产品是适合两年后出圃的灌木,也有小部分是滞销的小盆苗换大盆后晋级到此(图7)。往后走还有3年以上出圃的亚乔木型产品区、温室大棚区等,产品众多,不再列举。
分层式管理淡化了PEERS的管理难度,可“因产品类型而异,因品种而异”的宗旨在这仍然被严格恪守,每个产品采取的培养方式也不同,甚至细致到了基质的配比。所幸当地有专业的基质生产商,用定制基质生产的容器苗根系发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