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易有德夫妇带着孩子在自家苗圃大棚内,他们相信:勤劳能让他们摆脱贫困 记者胡九思 摄
2016年2月2日,丈夫易有德还在外打工,妻子杨海燕在家照顾孩子,闲时会翻看丈夫的书《新型农民创业培训教程》记者胡九思 摄
今年2月8日,易有德家新盖的三层新房门前挂起了“五福临门”的春联,记者登门回访,他已离家去打工 记者胡九思 摄
我家曾一度贫困、生活困难,如今能脱贫、走向致富路,感谢精准扶贫政策,有这么多人关心、帮助我们,给了我希望,也给了我继续打拼的信心。
我家人多底子薄,五年多前,我种地加打零工,一年收入才万把块钱。后来开始种苗木,每个月有个两三千块钱收入,但家里人口多,有老有少,还要留钱买种苗,手头非常紧张。
这几年,村里有针对性地帮我们家改善种植基础设施,包括出钱为我家通水通路,送我去农校培训,及时提供信息,这些给我发展种植产业、增加收入有很大帮助。基础设施搞好了,让我有信心能甩开膀子大胆干。
2015年初,我果断提高种植量,将种植量从20万株提升到40万株。当年全年,我家苗木种植净收入有4万多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倍,成了附近9个村的小型树苗销售状元。
去年开始,苗木近期市场饱和,苗木需求、价格都下滑五成,我的收成也受到影响。
对此,村里持续关注,积极为我们寻求销售门道;对我家自制大棚改造,非常关心,并承诺将给予资助。这让我没有理由放弃,更要在困难中积极思考,寻求突破。
行情不好也不能缩手缩脚。去年初,我将种植量增加到50多万株,以种植基数抵抗亏损。
周边苗木卖不动,我就利用自己的销售经验、客户网,将自家与邻近地区收购的树苗,销往需求量更大的地方。把信息、资源盘活,也能带来收益。
做生意,要懂得坚守,种植苗木,我会继续干下去,把自己创造的品牌做大做强。现在,虽然苗木行情不好,但我父亲回来护理家里的苗木,我再出去打拼,家里日子还是会越来越好。
想致富,还要多想办法。去年开始,我在大姐与人合开的制鞋厂上班,主要是想积累经验,以后回村自己开鞋服厂。村里对我的想法非常支持,还曾帮我寻找厂房、咨询相关政策。对于父亲想尝试黄牛饲养的想法,村里也不遗余力,帮忙找场地,承诺资助计划,让我们少了很多顾虑。
这一年多来,我越来越觉得,虽然扶贫政策有力,但我们不能一味依靠,手要勤、头脑也要勤,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想办法,才有更好的出路。不然,帮扶只能解一时之困,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有针对性的帮扶,加上自身的努力,贫困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易有德口述 记者宋磊整理)
2016年5月12日,易有德在园子里为苗木除草,苗木长势良好,他已经脱贫了,并准备把品牌做大 记者郭良朔 摄
2015年10月23日, 家里通往田里的路即将拓宽,小两口希望能靠地里的苗木给孩子更好的未来
记者胡九思 摄
高峰村党支部副书记李中杰:
扶持从他最需要处着手
2016年7月31日,易学仁顶着烈日修剪苗木,儿子易有德外出务工取经,准备转型办鞋服厂,家中的苗圃由他打理 记者胡九思 摄
易有德是我们村子勤奋努力的优秀青年代表。在精准扶贫“回头看”中,他家从我村贫困户名单里“出列”,今年他家又盖了新房子,日子越过越好。我替他高兴,也觉得这几年村里的努力没白费,扶贫举措真正落到了实处,起到了作用。
易有德贫困的主因是家里人口多、劳动力少。妻子、两个女儿、爷爷的生活开支一度都由他一人承担,生活压力很大。
对于易有德家的扶贫,高峰村村委会非常重视,投入不小。
2011年,易有德开始苗木种植。2015年底,我们找他谈心,得知他最需要改善的是基础设施——路和水。于是,我们马上行动,投1.5万元,修了一条通往他家田地的碎石路;花5000元,为他家十来亩地里铺设喷水管;村里还帮他报名,去市农校参加培训;去年9月,村委会再投6万元,把连通他田里的那条机械作业路铺成碎石路,修长拓宽,方便他家和其他村民进出田地。这些举措,让他家的苗木种植产量大有提升。
由于近年苗木行情低迷,目前,易有德父亲正在积极尝试转向——饲养黄牛,我们非常支持,帮他在邻村寻得土地,并积极寻求政策支持,为他减少前期投入。如果他家扩大产业规模需要村里帮助,村委会将进行讨论,以启动我村“扬帆计划”,给予资助。
除了帮扶有力,我觉得,易有德家能脱贫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他有定力、有恒心、吃苦耐劳、敢于开拓。除了坚守苗木种植勤劳肯干,他还研究扦插技术,自产自销;有品牌意识,懂得利用网络,把生意做大;尝试做“苗木经纪人”,把江夏及周边地区苗木库存盘活,缓解困境;去年7月,他开始到宜昌打工并学习制鞋技术,想学成回村兴办鞋服厂。
扎实肯干,主动应对,这样的家庭才能“扶”得起来、富得起来。
精准扶贫重在“精准”,工作实践启发我们,扶贫不能粗放引导、填鸭式补助,帮助方式要细化,根据各家不同特点、具体要求,给予针对性支持,并注重示范户的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才能让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