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江津杜市探索花木产业转型 花木变身“工艺品”成特色
发布时间:2017-04-10 18:31  更新时间:2017-04-10 18:31  点击:1378
 走进如今的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可以看到铁脚海棠搭建成的八角亭,古色古香,还有紫薇花搭建成的28米休闲走廊……

    以往的杜鹃花和红继木基地镇,在产能过剩的背景下,正走向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花木产业之路。

杜市太公山百花盛开。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产能过剩成花木产业瓶颈

    42岁的易治林站在泥地里,双手在铁脚海棠编扎而成的六角亭上不断整理。易治林身材较矮,皮肤黝黑,是重庆市凯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也是江津区杜市镇花木企业最早进行产业升级转型的带头人之一。

    杜市镇,位于江津区东部太公山麓,是重庆市最大的杜鹃花和红继木基地镇,是江津区的花卉苗木示范镇。全镇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近2万亩,品种130余种。其中灌木2亿余株,乔木45万余株。尤以工程绿化为主,有乔木、灌木、营养袋苗、地苗、盆花等。

    早些时候,除了自产自销,他还是镇上赫赫有名的花木经纪人。“最多的时候,有200多户花农。”易治林说道,“那个时候,赚钱比传销还快,一辆(装满杜鹃花的)长安车3万。”

    他还依稀记得,2012年在银行取钱给花农现场排队发钱的画面,那时,正是他事业的高峰期,产值高达三、四千万元。没想到,仅仅几年时间,花卉苗木产业就由盛转衰,产值缩水情况严重。

杜市的花农正在忙碌着。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3月9日,在2017中国(嵊州)花木采购大会高峰论坛上,“1月在山东,我见到有种植者把速生白蜡砍了当柴火。在广东,苗木过剩导致的类似现象也已出现。这表明,像国内的钢铁、水泥等行业一样,苗木业的产能过剩也是触目惊心。”中国花卉协会绿化观赏苗木分会副秘书长吴世光如是说道。

    近年来,园林花木产业这个曾经被誉为实现美丽中国梦的最有活力的产业正迎来一波又一波的低潮。据国家林业部门信息,全国苗木存圃量约600亿株,但年使用量包括造林苗只能用250亿~300亿株,产能过剩的严重程度可见一斑。

    全国各地的园林苗木基地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重庆市江津区杜市镇也不例外。截至目前,杜市镇现有花卉苗木企业70余家,专业合作社3个,1个花卉苗木协会,种植大户170户,种植花农1600余户,产值达到3亿元,花木产业也是杜市镇主导产业之一。

    产能过剩同样也困扰着这个杜鹃花和红继木基地镇。面对这样的困扰,杜市镇也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

杜市太公山梨园春天 。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花木变身“工艺品”成特色

    为了转型升级,易治林还特地在2016年上半年派团队到成都学习园林设计。从单纯的种植、销售到园艺编扎造型、培育盆景,提升了花卉苗木的产品附加值。

    他用紫薇花搭建了28米长的休闲长廊,把自然生长的花木通过人工造型,打造成镇上的一个景观。在林海山庄外的160亩流转的土地上,他建立了一个林木“工艺品”展示区,中间一个几亩大小池塘,周围都是用花木编扎而成的花瓶、亭子、走廊等。“等到花开的时候,看起来漂亮得很,比单纯的那些啥子花海呀好看多了。”易治林说道。

    在花木销售方面,“以铁脚海棠搭建而成的八角亭为例,八根木头最多卖得到8000元,编扎成八角亭,给别人现场搭建,就能卖到9.8万元。”易治林仔细算了算,“刨去人工费1.5万元,8个工人做5天的人工费用,加上其他成本,利润还是非常可观。”

杜市太公山七彩梯田。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去年,易治林小试牛刀,将用铁脚海棠编扎而成的八角亭、花瓶等园艺设计成品推出市场,赚取了20多万元的利润,主要销售对象是大型的主题公园以及景区。尽管目前的销售数量还不高,但对杜市镇上的花卉苗木企业来说,至少是个新的利润增长点,一个新的努力方向。

    “总比眼看着种植、销售花卉苗木利润年年下降好,而且生意还越来越难做。”易治林谈到这里,声音大了几个分贝。从以前上千万的产值,到2015年,降低至200多万元产值。

    经过思考总结,易治林也发现不是市场出了问题,而是他们的产品出了问题。“种植的东西同质化严重,而且都是低端产品。”易治林说道。

    以常见的金叶女贞为例,以前行情好的时候能卖到1.2至1.3元之间,而现在降价0.7元,售价在0.5元左右,这个价钱甚至是在做亏本买卖。市场的变化打了花卉苗木种植、销售商一个措手不及。

    易治林发现,想要改变这一现状,就要改变传统的种植品种,加强对高端花木的种植,再通过编扎、造形等技术向园艺方向转变,通过园艺赋予花木新的价值,来提高整体的价值,从而提高花木种植、销售商的利润,促进企业得到发展。

杜市太公山七彩梯田美景。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积极引导花木企业转型升级

    这一“变”得益于杜市镇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杜市镇党委、政府通过充分的调研论证,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确立了以创新发展现代生态效益农业为主线,以富硒产业、花木产业、乡村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努力把杜市建设成重庆都市近郊休闲养生目的地的发展思路和目标。通过政策上扶持,技术上帮助,积极引导花木企业转型升级,走向一条富有当地特色的花木产业之路。

    杜市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杜市的花木产业遇到了瓶颈,我们要想办法促进花农、企业从单一的种植、销售花木到园艺的转型。推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推动林旅融合、农旅融合,以花木产业和乡村旅游进行对接,加大引导力度,促进产业升级转型。”

    杜市镇农家乐林海山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易治林的林海山庄,借助每年举办的太公山花木旅游文化节,每年接待镇外游客产值达100万元,而这一数值随着花木节的声誉日隆,将不断增加。

    易治林站在林海山庄旁的160亩花木基地里,不断走来走去,不时伸手整理一下种植的杜鹃花或铁脚海棠编扎而成的六角亭。

    在积极引导方面,杜市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农民课堂,积极邀请园艺专家教授前来为当地花木企业和农户授课,带来先进的特色种植技术和发展理念。利用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技术力量,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及时为花木企业和农户提供最新的政策信息和技术支撑,为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保驾护航。

    同时,杜市镇花木协会每年至少组织一到两次外出考察学习,主要是组织会员到成都、贵州等地较为有名气、有影响力的花木基地、农家乐,实地考察花木产业的升级转型发展,拓展思维,开阔眼界,学习其先进的发展模式和理念,走出一条富有杜市本地特色的新型花木产业之路。

    在基础建设方面,从2015年至今,累计投入2000万元以上,用于太公山景区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完成景区外环、二环公路40多公里的道路建设;游客接待中心(现在桃花山庄)、两个景区停车场、景区公厕、麒麟湖环湖步道的建设。正在建设景区内环道路,麒麟胡环湖步道,打造世外桃园景区和麒麟花谷景区。

俯瞰杜市太公山。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华龙网发

    借产业升级契机 推动农旅融合

    花木“工艺品”既然能为公园、景区添色增靓,为什么不能用在本地呢?借助花木产业升级的契机,在镇上打造花木景观,成了杜市镇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为了推动农旅融合,助推花木企业升级转型,杜市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太公山AAA级旅游景区创建为抓手,加强旅游资源整合,立足富硒产品、花木产品等特色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养生旅游品牌,积极引导林旅产业、农旅产业融合发展,倡导花木企业、种植户从基础的苗木种植销售向园艺、园林以及乡村休闲旅游方向升级转型。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