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苗木产业的“凛冽寒冬”,业界弥漫着一片低落与悲观情绪,砍苗者有之,跑路者有之,面临资金链断裂而裁员者有之,思量转行者有之,甚至有人提出了“2016年,种苗还是种庄稼”的疑问。
其实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和长远看,党和国家对国土绿化越来越重视,把生态保护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总体布局逐步实施和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推进,尤其是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十三五规划”启动“绿色发展”引擎,“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及海绵城市和基础建设投资,再加上国家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完成,我国经济形势将逐步企稳向好,进入新的良性发展阶段,对苗木等生态产品的需求依然旺盛巨大,园林苗木产业的前景十分广阔,春天还会来临。
那么,问题来了,在“春天”尚未到来的“寒冬”,我们该怎样思考,准备怎么做?
消极被动等待肯定不行,按旧观念、老套路也不行,必须用现代经营理念、互联网思维和模式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唯有调整、创新与突破,才能挺过寒冬活下来,迎接春天。
2016年如果还做苗木,应该这么干:
1) 理清思路重新定位,理性对待苗圃规模化扩张,严肃对待跟风种植和同质化竞争,保持差异化生产经营;
2) 对现有苗木进行梳理,根据市场与用户需求调整销售模式和价格,不惜售,不盲目存大苗,盘活存量,加快周转,确保现金流不断,这是活下来的保障;
3) 对现有苗圃进项改造,在确保主营产品和苗木质量的基础上,向苗旅结合、林苗一体、园艺生产靠拢,突破园林苗木单一市场的束缚,创建多渠道、多市场、多个收入来源的经营;
4) 适应新常态、运用新技术,主动拥抱互联网,积极与资本对接,用互联网思维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用资本运营解决“资金瓶颈”,扩充经营品质与内涵。
5) 练好内功,调整业务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减低成本、增收节支,防控风险;
6) 关注宏观政策、寻找和把握商机,在困难中寻找和发现机会,尤其要在机会来临时,做好充分准备;
7) 从容淡定做中长线经营,而非急功近利做短线,苗木生产者要抛弃以往“速生+快钱+暴利”的心态,建立“品质+应用效果+用户满意度”的心智模型,用高品质的产品和精准的服务,解决用户痛点,满足其对生态产品多样性与个性化需求,用“服务即营销”的新理念赢得市场和用户;
8) 保持信心和良好心态,勇敢面对这一轮全球和全国经济大调整,用智慧和勇气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坚持到”春暖花开”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