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栽下“摇钱树” 孵出“金凤凰”
发布时间:2017-06-19 19:57  更新时间:2017-06-19 19:57  点击:806
  天王镇地处茅山革命老区,村民世代耕种,守着一方青山绿水,但要看天吃饭。上世纪90年代,全镇人均收入仅千余元。如今,天王镇的农民培育“幸福树”,做大“树文章”,终于找到了一条致富之路。苗木产业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蓬勃发展,苗木产业成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全镇苗木种植面积达7万亩,带动和辐射周边地区的苗木种植达22万余亩。

  小苗木做出“大文章”

  句容苗木看天王,天王苗木望唐陵。2007年,唐陵村还是贫困村,村集体负债110万元。当年年底村党支部换届选举后,先后成立华安彩叶苗木合作社,建设苗木交易市场,并成立镇江首家苗木商会,抱团闯市场,引进广东棕榈园林有限公司、南京仁恒地产有限公司两大上市公司借船出海,去年全村苗木销售35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45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16万元,储存苗木上万亩,成为远近闻名的“绿色银行”。

  为鼓励返乡农民创新创业,合作社对入驻创业实体、创业人员实行租金、税收减免和创业补贴、融资担保、社会保险补贴;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技术支持;为入驻企业提供工商、税务等各类证照免费办理业务,实施“一站式服务”;设立创业就业指导大厅,服务“最后一公里”。

  绿色筑梦,苗木生金。退伍军人彭兴忠从部队转业回村后,做过保安、开过饭店、经营过食品厂,不赚钱反而欠了一屁股债。后来,村合作社为他作担保,贷了100万元做起了苗木生意,现在成立了苗木公司,年利润可达几百万元。王平是村里的特困户,她看到村里人种苗木都富裕起来,由于资金缺乏,另辟蹊径,给树当起了“医生”。王平文化程度不高,一切从零开始,跟着农业技术人员学剪枝、除虫、给树挂营养液,经常参加合作社统一办理的培训班。不到几年,便成了医树专家。如今,她开了一家树药专卖店,成立了“医树公司”,一年收入上百万元。

  正如村支书刘树安所说:“富民,不同的村有不同的做法,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唐陵村把一棵树种成老百姓的‘摇钱树’。”他告诉记者,顺应句容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唐陵村抢搭村级全域旅游“头班车”,正在积极布局和发展林下经济、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三大新经济,力争到“十三五”末,实现销售60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万美元的目标。

  创业孵化挖“金矿”

  近年来,唐陵村加快了“创业孵化园”的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入驻创业园在孵企业36家,已成功孵化55家规模较大的新创企业。创业园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人设法,积极为群众提供创业机会,对返乡农民的文化水平、家庭经济状况等要求不高,甚至残疾人也可参与创业。

  姜建祥以前在市里一家工程公司干机械施工,在合作社的推荐下,在木易园区的道路建设和土地平整中挖到了“金矿”。人家种树,他铺路;人家卖树,他松土,一年收入上百万元不成问题。

  丁福康,小时候不慎触电,左手落下残疾,然而,他身残志坚,借着唐陵苗木大发展的“东风”,也成了致富能手。丁福康从唐陵苗木年销售30多亿元的市场行情中嗅到了商机:移栽苗木需要大量的草绳,他就创办了“草绳公司”。“编草绳卖给苗木老板,现在一年收入20多万元。”他笑呵呵地告诉记者。

  去年,唐陵苗木及相关产业实现销售35亿元,累积资本达50亿元,带动本村及周边1200余户农民发展苗木产业及相关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从2007年的不足10万元增加到2015年的200多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带动全村1200余户农民致富,不仅让唐陵甩掉了“特困村”的帽子,而且一跃成为句容最富裕的行政村。村民入社率达90%,其中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98%,医疗保险参保率98%。

  “森林电商”蓬勃兴起

  绿色产业链越拉越长,业态也越来越多。唐陵村投资260万元建起电商产业园,目前已成功招商十几家电商落户。

  唐陵村党委副书记、大学生村官廉明政从山东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家乡创业。他帮助唐陵建起了苗木网站、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实现了“互联网+苗木”销售,拓宽了销售渠道,并创建了“植物艺术造型园”。唐陵花木交易市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经理熊定全告诉记者,平台自去年6月份开通以来,不仅缓解了苗木销售难,还为村里农副产品打开了新销路,平台直接销售苗木3000多万元,帮助20多家商店和种植户在网上销售。

  电商平台建成后,合作社3000亩苗木、花卉盆景的销售更加快捷,实现快装快卸,当日销售。预计苗木销售旺季,日交易额比往年将增加200万元。合作社将增加经营性收入预计2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6万元。贫困户分红2万元,合作者分红2万元,合作社人均增收2000-4000元,周边农产品花卉苗木销售额年增加500万元。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