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地位很高,是设计的重要内容
景观设计,或视觉、或功能、或需求、或艺术,基础都是空间设计。而植物因其体量关系,理所当然成为空间设计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
其次,如果没有植物,景观就可以由建筑师来完成;小尺度的庭院是可以由室内设计专业替代的;而大尺度又是一种规划的理念,根本用不到风景园林设计师。正是因为有了植物,风景园林专业才更有其存在的价值。
绿化设计是中国景观三大短板之最
但就目前来说,绿化设计是中国景观三大短板之最。主要是由于实际操作在教育层面的缺失,在工作中缺少标准规范指导,导致业内对绿化设计衡量标准不同。实际上,很多设计图纸根本不能落地,甲方无奈自己出手,施工单位现场发挥。这样的话,设计与图纸往往有很大的偏差,很多市政绿化因为人际关系必须按图纸做,但大家知道那些工程的水平怎么样。
当有人表示绿化设计普遍不及格的时候,会有设计师来说“不能以偏概全”;当有人说现场调整苗木要统筹照顾设计时,施工单位、甲方们纷纷跳出来问,“你见过有哪些图是能按图施工的?”
在绿化施工中,现场配置能力强的设计师或施工单位,总会藐视图纸,尽兴发挥——改改改调调调,而一般也能得出相片一样的视觉美图。不过,大部分仅是通过“即看即得”的优势把观赏景观尤其组团搭配做得不赖。而景观功能,艺术统一性、软硬景的一体化、长尺寸的协调性、景观主题、植物生态位等可能考虑不周,甚至连多角度等俯瞰效果都不能照顾,而且会打乱施工节奏。当我们把设计图纸甚至自己的设计图纸丢掉,兴冲冲地“指点江山”之后,终有遗憾。
最后,如果项目落地的效果和反馈不好,施工单位和设计单位就会因此而吵起来。这些问题,会导致绿化设计师地位低下,而对专业自弃。所以,我们必须去改变这种现状,从何处着手呢?都说“所有不能落地的设计都是耍流氓”,那就应该回归到设计层面去解决问题。
颠覆当下普遍做法,选出合适植物
绿化设计需颠覆当下普遍做法,才能避免以下四个错误——设计流程本末倒置;凭主观非逻辑配置;设计效率低下,公司水平不稳定;绿化图纸无人把控,设计/施工不合作不相互学习。对此,翁苑钧提出四点建议——
* 流程要规范,“先空间、后品种”
第一,流程一定要正确。首先是方案大空间,然后再是施工图细部空间,最后再定品种,也就是“先设计空间,再设定品种”。先不要管品种,只管它的高低,寻找空间关系,因为人对空间的敏感要比对植物品种强烈的多,最后在选植物的品种,考虑所谓的质感、色彩、形态等,以形成最终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