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3月到4月,频繁出现的强沙尘暴和扬沙天气横扫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而正是从那时开始,北京市启动实施了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在门头沟、房山、昌平、平谷、怀柔、密云、延庆等7个区开始了一场人与沙的艰苦搏斗。
自古以来,延庆的康庄、昌平的南口,以及潮白河、永定河、大沙河流域五大风沙危害区常年沙尘四起。这其中,既有就地起沙,又有输入性风沙。延庆康庄———昌平南口风廊是外地风沙入京的主要通道,而延庆也成为抵御风沙入京的第一道“屏障”。谈起当年工程建设情况,延庆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王淑琴感触颇深。延庆荒山以石质阳坡为主,种植条件很差,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实施,每年春季,几十支专业施工队浩浩荡荡开进山,一干就是3个多月。如今,延庆绵延50公里的北山坡早已绿意盎然,一棵棵树苗犹如一个个戍边的战士,日夜阻挡着大漠风沙,捍卫着首都京城的生态安全。
北京市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主战场全是在这样的大山里,无论在平谷、怀柔、密云、昌平,还是在房山、门头沟风沙源治理区,每一处的造林难度可想而知。据统计,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累计完成造林营林690万亩,植树1.5亿株,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各项任务。工程区森林面积达到861.3万亩,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52%,林木绿化率达到72.8%,分别比2000年增加了12.2和15.4个百分点,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贡献率达到90%以上,工程开展的7个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防沙治沙办公室主任胡俊告诉记者,治沙不落在产业上,不跟老百姓的利益联系上,治沙的成果就会打折扣。京津风沙源工程瞄准了休闲旅游、绿色种养殖和特色林果三大产业,不但绿化了荒山荒滩,也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实惠,形成治沙造林的长效机制。
镇罗营镇是平谷区最北边的一个镇。离市区虽然远,但是慕名而来的城里人却是络绎不绝。想体验农家乐,要提前预约。镇林业站老站长杨永军告诉记者,这红火的日子在10多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由于镇子地处偏远,山荒岭秃,经济发展缓慢,乡亲们的收入一直上不去。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开展以来,镇上的干部群众认准了这条绿色的致富路,支持绿化事业的热情格外高涨。虽然立地条件特别差,但通过爆破造林等措施,没几年,镇罗营的山头就都绿了起来,就连最陡峭的杨家台水库北山,也种满了树。
山绿了,来旅游的人就多了。结合红肖梨、山楂、板栗等经济林,村民们借势发展起了民俗旅游和休闲采摘。一些农户还在林下种上了猪苓等高附加值的林下经济产品。2015年,镇上80多户农家乐户均收入达12万元,40多户的收入在10万元以上,全镇各村旅游收入占村民收入的70%以上。玻璃台村、张家台村、大庙峪村被评为北京市最美乡村。
据统计,京津风沙源一期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农业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79.5亿元提高到2012年的207.2亿元,年均增长8.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工程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3729元增加到2012年的14433元,年均增长11.9%。工程打造的“百里一条川”、“百里山水画廊”、“虹鳟一条沟”、“九曲十八弯”
等一大批生态旅游资源精品和妙峰山樱桃沟等特色果品基地,都成为北京沟域经济的典范。
据了解,京津风沙源二期工程已于2013年启动实施,工程区新增了大兴,达到8个区。截至目前共完成造林营林52.58万亩,其中,人工造林29.26万亩(含平原造林24.26万亩、山区造林5万亩)、低效林改造14.62万亩、封山育林8.7万亩。
胡俊告诉记者,与一期工程相比,二期工程更注重提升森林质量。通过多年大规模造林,全市森林面积已达到一定存量,但目前森林总体健康水平不高,树种比较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林木蓄积量低。二期工程全面启动低效林改造工程,使山区造林营林实现量增到提质的转变,工程将对150万亩低效林进行改造,全面推进北京森林功能升级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