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只出现在北京。近几年,各地苗木行业对苗木质量要求明显提升,苗圃管理者对苗木养护的专业程度也在水涨船高。“苗圃专业养护慢慢从园林养护中分了出来,应该是一块很大的市场。”最近不断有人如此判断,然而客观地说,之前业内对苗圃专业养护市场认识模糊。最近不断有各路平台开始涉水该领域,使这一市场渐渐浮出水面。
一、苗圃痛楚
每个苗圃的养护都有自身痛点,比较统一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人工成本高企、工人专业性不足、专业指导不好找”三方面。
成本高企 大家感受最直观的是成本攀升。除了水、电、药、肥等生产资料攀升外,由于国内苗圃机械化程度低,大部分日常养护需要人来做,而人工成本攀升是当前国内普遍面对的问题。据从业者表示,在浙江萧山一带,日常养护工人工资已达到每人每天200元左右,北京郊区的价格普遍80元至100元左右。而且在农忙旺季,各地工人都不好找,工人普遍成了强势方。
工人专业性不足 尴尬的是,目前所能找到的队伍普遍存在专业知识不高与老龄化问题。在各地走访苗圃时,许多苗圃负责人抱怨:工人在执行管理者想法的过程中容易偏离。尤其在修剪、打药等细节方面,执行力不足严重拖了苗圃管理后腿。
其实不少苗圃管理者自身也存在不足。在本次会上,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草坪与园林业务经理潘全山举了个例子:有的苗圃每年要打8次除草剂,“像救火队员一样,每个月都追着草打”,而且频繁使用除草剂之后,还会引起土壤板结的问题,影响苗木生长。潘全山建议,若正确使用苗前封闭药品,苗后除草工作就要简单许多。
“老师”不好找 为解决不专业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找个专业“老师”,但许多苗圃管理者只是聘请一两位有从业经验的“土专家”,他们虽然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不过面对新形势的新要求,大多心有余而力不足。
不少苗圃从业者都希望有专业的苗圃养护公司或平台出现,以第三方的身份指导苗圃养护。这位“老师”最好能提供从指导到监管,再到养护材料供应的一条龙服务,尤其规模化苗圃的需求更为强烈。
据观察,各地行业组织在这方面做的工作要多些。北京苗协就是例子,过去几个月,苗协举办了多场关于苗圃日常养护的活动,在协会中掀起了一股学习风潮。在山东、江苏等地,有的行业组织甚至成立了下属企业,作为团购养护品的代理商。不足的是,行业组织在经营上有局限性,很难把苗圃养护作为可收益项目,所以大多只能止步于讲座及养护品代理,服务部分很难培育。
近一两年,业内也曾陆续出现过少数几家专攻苗圃养护的企业,然而截至目前,这些企业的业务开展有局限性,只在少数几家大型苗圃中有市场,不具有代表性。总的来看,目前尚未有哪一家形成了改变业态的影响力。
二、何为专业
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过最突出的问题是专业性不足。会议当天的机械操作在北京大东流苗圃进行,在挖树操作时,树间的微喷设备对挖树略有影响,必须有几位工人把微喷管抬起来,挖树机方能顺利进行。此现象透露出一个事实:苗圃的整体规划对于后期管理影响很大,苗圃专业化养护市场的成长,还需要做到技术整合与领域细分。
技术整合 绿友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就深刻体会到了技术整合的重要性。这些年,绿友集团尝试攻克苗圃养护市场,由之前的园林养护部抽调人手,通过近期与北京苗协的合作,已取得了初步进展。该集团北京分公司张美侠坦言,现在公司最大的痛点便是整合。
“公司在苗圃机械、农化产品、苗圃设施方面都有专业人才,单独解决自己的领域都没问题。问题在于面对打包性的苗圃规划项目时,往往需要一个团队解决。”张美侠说,目前公司非常需要能在苗圃经营、园林养护、植物保护方面“通吃”的人才。
在欧美发达国家,苗圃在前期规划时把系统性的功课做得很足,以便后期管养顺利。相对而言,目前国内苗圃在规划时计划性弱,在树种选定、地块选择随机性大,给设施化、机械化造成了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