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由企业“带跑”的扶贫项目,由碧桂园集团社会责任部牵头,碧桂园广西区域支持,以桥马片区央律村为地域核心,引导、扶持片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市场主导、建档立卡户参与、企业帮扶、政府支持”的方式,通过“企业+合作社+建档立卡户”模式,借鉴碧桂园广东树山村“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的成功经验,发展苗木花卉种植,拓宽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渠道。与以往的扶贫模式不同,这个苗木基地在经济上不仅能让贫困户增收,更激发了贫困户的斗志,颇具新意。用“农民腰包鼓,精神大翻身”来形容,实在贴切。
新意一:贫困户带资入股激发内生动力
这个基地被称为东西扶贫协作典范。据了解,目前碧桂园集团共在央律村流转土地300亩进行苗木种植,其中碧桂园田阳县碧央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直接经营苗圃示范基地30亩,230亩由桥马片区组织19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委托恒茂公司统一经营管理。而剩余的40亩,则成为碧桂园集团在当地扶贫的一个“试验田”,该公司鼓励20户有能力的贫困户先吃“螃蟹”,让其出资2000元对苗木进行承包,每户共承包2亩进行管护。在承包期间,碧桂园负责对其进行培训,并负责销售苗木,待苗木出苗,除去碧桂园前期垫付的成本,收益全归农户。
碧桂园社会责任部扶贫经理毛雁表示,因为苗木种植对农户来说是种新鲜事物,起初农户都不敢尝试,因此在做农户思想工作的过程中就出现不少插曲,待做通了20户贫困户出资承包的思想工作,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
“我们估算过,每亩地带租金带苗木及化肥等费用,每亩的成本大概是20000元,我们公司承担了18000元的费用,农户只需出资2000元即可承包,每天只需抽出1~2个小时进行管护,不耽误贫困户务工及其他农活。但就是这样,农户起初还是不肯相信种植苗木可以赚钱。”毛雁以种植红继木为例,算了一笔账。“一亩地大概可以种植红继木700~800株,3到5个月就能达到出售标准,农户年产每亩净利润可以达到15000元,在好的情况下,纯利润可以达到每年30000元,这要比以前农户种玉米的收入要高6倍。”毛雁表示,项目是好项目,但要农户相信才能顺利实施,他们打算让这20户农户先尝到甜头,起到带动作用,才能激发和调动更多的村民参与到苗木种植中来。但同时毛雁也表示,这20户农户必须每户出资2000元才可承包,这是他们的一个标准,也是他们扶贫中的一个“诀窍”。
农户必须出资怎么就成了“诀窍”呢?一个大企业集团,就不能帮农户再出资2000元?毛雁笑着解释说,他们在扶贫的过程中,总结出一个经验,即没有成本投入的产业,人往往就不会珍惜爱护。“这是刺激贫困户的一种方法,因为前期有了自己的辛苦钱在里面,为了不亏本,贫困户肯定想方设法照顾好自家的花卉苗木,这能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让他们从精神上大翻身。”毛雁说。在基地里,记者见到正在管护苗木的村民陆艳勤。她来自央律村驮谷屯,今年1月带资入股参与苗林木种植,种红花继木2亩,大的3至5个月可以卖,产品由碧桂园包销。“管苗木就像管小孩一样,细心才行。每天来看看,热天淋水,阴天除草。几个月就有20000多元的收入,有盼头。”陆艳勤说。同样来自驮谷屯的卢文川,承包了4亩,种红花继木、花叶女贞、花叶连翘,收入更加可观。
新意二:5年保姆式服务,期满后企业撤离
扶贫产业,老百姓关注的主要是资金投入、技术培训、产品销售等环节,这些,碧桂园集团都想到了,也做到了。据了解,碧桂园集团在田阳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总投资约5000万元,预期开发5年。在这5年里,碧桂园将会“火力全开”带跑央律村,不仅投入成本流转土地用于村民发展苗木种植,还将会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种植技术培训。“从初步的去哪里进苗,到后期的如何销售、去哪里销售,我们都会手把手地教,像保姆一样,对当地的贫困户进行保姆式培训服务。”毛雁说。但他同时也表示,只要5年期满,碧桂园的资金、人力全部就会从当地撤离,其地交由当地管理。
“就像抚养一个孩子一样,想要让一个孩子学会独立行走,我们必须放手,不能让他产生依赖心理。想让孩子学会独立行走,就必须要告诉他,你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毛雁表示,这些经验都是从广东的树山村摸索出来的成功经验,位于广东省清远市西牛镇的树山村通过种植苗木,如今已成为广东省乃至全国有名的生态扶贫新村。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随着田阳县苗木产业精准扶贫项目的逐渐成熟,未来苗木的种植地域将不再局限于央律村,而是发展到整个桥马片区每家每户的庭前院后。苗木的销售也不再依靠碧桂园集团,而是沿着市场化的道路,打造以央律村为地域中心、整个桥马片区为种植基地的大型苗木花卉基地,最终扶贫项目转变为经济产业,在田阳县种植万亩苗木,实现年产值过亿元,成为碧桂园集团广西区域绿化用苗首选供应基地。同时进军区外市场,发展成广西规模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及采购基地。□赵新伟 卓丽丽 周加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