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西南:“被动”的市场要翻身?
发布时间:2017-08-31 18:38  更新时间:2017-08-31 18:42  点击:1320
  最近几年西南苗市没令人失望,今年上半年,牛市毫无意外地跨到第四个年头,这得感谢贵州的建设。在市场持续热火烹油之际,西南苗木产业也在发生微妙变化:这一相对被动的市场,开始以更主动的姿态参与到全国苗木产业之中。
  先来概括该区域苗木产业的几个特点:
  第一,在川、渝、黔、滇苗木产业中,四川仍是大哥,综合素质高出一截,是四地中唯一可与江、浙、粤、鲁相较的地区。
  第二,由于苗木产能和库存大,四川“新常态”的这几年是西南最痛苦的。可喜的是已快苦尽甘来,最近当地去库存与调结构势头强劲,甚至布局国际市场。
  第三,贵州建设仍在持续,虽然结款被业内诟病,但仍不乏勇者。而且市场马太效应浮现,扛不住的中小户在离场。
  第四,许多人先前对云南寄予厚望,猜测其会成为下一个贵州。然而没有,或者说目前还没有,当地苗企对市场爆发处于望梅止渴阶段。
  第五,重庆表面上声调不高、与周围交流不多,但最近也在暗暗发力。毕竟是西南唯一的直辖市,在各领域产业稳定之后,建设仍有大量空间。
  第六,除四川外,其他三地以往均为苗木消化地,用苗对外依赖程度高,苗源主要来自四川及华东、华南。最近这种流通在改变,甚至出现了反向输出。
  以下来看具体表现。
 
贵州,贵州

从各上市园林企业对外公告看,贵州依然是巨头的争食之地。
  可以推测,今年许多贵州项目已到落地阶段,苗木需求势头不弱,苗价也出现不同程度上涨。当地业内人士表示,今年当地常规乔木应用价格同比上浮20%左右。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各地苗价触底反弹;二是苗木运输成本上升20%左右。
  贵州项目普遍“总包化”,且多以投资或半投资方式参与,项目回购周期长,采购单大,苗木采购方式也与以往不同:苗木供应已形成“圈子”,采购公司、采购平台、苗木经纪人、大型苗圃在撮合交易中优势突出,中小散户与应用方直接对接的情况不多。
  无论工程方、中间商、供应方,此番变化都拉高了对企业的要求,资金与资源都需要有“厚家底”,因而在各个领域都不乏中小企业黯然离场。四川温江薄利园林公司总经理张强描绘了周边一些朋友这几年对贵州的心路历程:2014年“大家感兴趣”———2015年“开始进入”———2016年“怕了、撤了”。
 
观望,关注

于是,很多人把目光转投他处。从去年开始,当地业内普遍猜测云南会成为下一个风口,然而未能如愿。在当前云南境内,项目的确已朝昆明周边辐射,以通道、生态环境、城市提升、美丽乡村项目居多。但分布散,整体势头不如预期。
  更何况,云南在财政实力方面也不乐观,许多企业都对当地支付能力表示了担忧。
  从云南省级政府年初表态来看,高层对开展PPP项目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可惜只听楼梯响、未见人下来,项目推进程度并不理想,可以明显感觉到各地方政府普遍还在观望,积极性不足,绿化企业仍在“等待戈多”,以致绿化市场不温不火,乏善可陈。
  相反,四川、重庆在建设上虽然不抢眼,但潜力不可小觑。尤其是重庆,当地绿化建设的潜力近来被低估。在全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之际,重庆GDP增速之所以能领跑全国,与其在其他产业下的工夫有千丝万缕联系。从当地业内人士介绍可以感受到:重庆产业园区的建设势头不减,这为绿化市场的崛起埋了伏笔。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是苗木消化地区,当地产能及库存目前并不太高,绿化建设短时间内仍依赖外地资源,对周边来说是潜在的利好。
 
草花崛起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城万城草花开。草花应用在西南各地景观上掀起风潮,尤其在重庆与贵州,草花市场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重庆市巴南区岑氏园艺场经理陈亮分析了草花在当地崛起的原因:重庆夏季温度高,灰尘大,很多植物长势不佳,可选植物材料较少,尤其是彩叶、开花类灌木,“以前用草坪代替较多”。如今用夏堇、石竹、波斯菊、孔雀草、马樱丹等在重要节点处点缀,一个季度就更换一次,虽然成本略高,但景观效果好了很多。
  在贵州,草花也是市场上的香饽饽。近几年贵州绿化起点不低,重视多层植物搭配,花境使用普遍,建设热潮加之大型活动,有效助推了草花的应用。
  受此影响,上半年西南地区草花销量激增,价格短时波动大,部分产品出现断档。其中有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首先,草花生产周期短,行情容易在短时间内爆发并衰退,新品种的高利润周期也不长。其次,草花更替频繁,反季节栽种是家常便饭,地栽苗的优势不如杯苗、袋苗。还有,以往,云南、四川及浙江是西南地区草花的主要供给地,不过现在贵州及重庆的产量也在跟上,不仅能自给自足,甚至还能输出到其他省份。
 
反向流动

长期以来,西南都是苗木消化地区,除四川外,其他三地基本都依赖外调,高峰时依赖程度高达70%,行情变化也多受到外围的牵制。如今这种被动情况在发生反转,草花、宿根花卉表现最为突出,乔灌木也在改变。
  贵州黔南合生花境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邓勇军算了一笔账:以前贵州绿化工程项目使用的桂花苗源多来自四川,行情处于低点时,胸径12厘米的桂花450元能买到,而当下需要750元至800元,再加上运费,到贵州的用苗价超过千元。
  “如果按政府的造价信息表来做项目,企业根本就没利润,我们现在只能申请走询价。”邓勇军说,最好的办法是用本土生产的苗木,又便宜质量又好。
  所幸这些年贵州地区苗木储备量显著上升,许多苗已在当地苗圃生长了两三年,被当地人称为“熟苗”,使用这些熟苗是甲方及工程方都喜闻乐见的。
  云南、重庆的熟苗存量也在上升。重庆的蓝花楹与羊蹄甲以往需要从福建、广东调货,但远距离调运需要“杀头”,质量已满足不了现在甲方的要求。陈亮说,早在多年前,当地就有部分从业者种植蓝花楹及羊蹄甲小苗,如今苗子已经长大,胸径8厘米至12厘米的这两个树种储备充足,性价比高出不少,市场更青睐本地苗。
  在自力更生的同时,当地一些产品开始往周边地区输出,在四川及云南,部分产品甚至走出了国门。过去几个月来,成都花木搭乘蓉欧快铁出发欧洲的消息让当地花木业为之振奋,尽管当前出口产品以盆栽为主,可对于当地花木从业者而言,品牌输出的意义远胜产品输出。
  虽然如今西南地区苗木业的反向输出优势只是体现在个别产品,但类比各产区的发家史来看,以点带面,逆袭市场的反转不无先例,死磕专类产品也会带来奇效,比如当年四川的桂花。
推荐树种: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