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三地联手建古树基因库
发布时间:2018-01-29 17:37  更新时间:2018-01-29 17:38  点击:909
  日前,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天津园林所分中心、河北农业大学分中心、石家庄植物园分中心授牌仪式举行。今后,三地园林科研单位将继续联手围绕园林植物育种及应用开展紧密合作,并力争到2020年建成我国最大的古树基因库。
 
        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依托市园林科学研究院组建。近年来,实验室积极参与和推动京津冀园林科研合作,并发起成立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该中心是国内第一家以古树名木保护和研究为目的的跨省协同合作中心,通过技术交流提升京津冀三地古树名木研究和保护水平。
 
        “以科技创新助推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协同发展。”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绿化植物育种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丛日晨告诉记者,中心成立后,先后开展了古树考察、树龄测定、空洞检测、种质采集、古树保护、基因活体保存、基因库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从借助应力波二维成像仪,开展树体空洞检测,发现患有‘隐疾’的古树,并采取措施开展复壮和保护工作,到以不伤害古树为前提,通过枯枝精确计算树龄,再到通过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克隆技术,繁殖古树后代个体,科技创新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交流共享也是三地开展联合保护工作的关键词。去年11月,京津冀从事古树保护的20余名一线技术人员对北京和天津的古树联合进行实地踏勘和生长势评估;去年3月,市园林科学研究院将繁殖成活的戒台寺辽槐、潭柘寺帝王树、李自成栓马树等10种共计30株重点古树名木后代无偿赠与河北省风景园林与自然遗产管理中心,实现了京津冀古树基因迁地保护和资源共享。去年5月,“京津冀古树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北京林业大学、天津市园林绿化研究所等单位的21名行业专家成为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专家委员会成员,专家委员会相互借鉴三地在古树保护方面的经验做法,取长补短,实现人才、技术、信息共享。
 
        未来3年内,京津冀古树名木保护研究中心计划在三地选取100株具有特别生物、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树名木,进行无性繁殖研究,每株保存后代单株30株以上,到2020年建成我国最大的古树基因库。
 
        古树名木是国家自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不可替代的生物景观,也是历史的见证者。“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希望将相关技术辐射到天津、河北,促进三地古树名木保护水平的整体提升,助力生态文明建设。”丛日晨说。
 推荐阅读:碧桃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