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现在搞苗木种植不容易了
发布时间:2018-02-26 14:20  更新时间:2018-02-26 14:20  点击:1583
  最近与苗木种植户接触,听到的一种普遍声音是:现在搞苗木种植不容易了,和以前相比赚钱难了;苗木不好销,市场疲软了,苗木价格走低了,虽然扩大了种植面积但赚的钱并不多。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笔者就此在某地做了个初步调研,有以下几点粗浅认识。
 
一、市场表现疲软但也存在一定的刚需

近几年苗木市场逐显疲态,第一是供需方面的问题。过去种植苗木的人少,总体种植规模小,而当时需求旺盛,每年亩平均利润在2万元和5万元之间,每户种植一、二十亩地就有可观的收益。后来加入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总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年亩平均利润水平逐步降低,目前有的地方已降到了4000元左右,只有少量种植大户还能达到万元左右。因而大家普遍感到挣钱难了,赚钱少了。
  第二是供给侧跟不上需求侧的发展变化和质量标准要求,产品适应不了市场。现在的绿化工程要求越来越高,景观度、整齐度、美化度都上了新的台阶,都对苗木品种和规格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我们的苗木产品却跟不上。比如:绿化工程需求栽种大规格苗木,而国家又明令禁止到山上或林区挖大苗,因此苗圃里的大规格树苗就成了抢手货,而且供不应求。这说明不是什么品种、什么规格都疲软,疲软的是一般树苗、大路货,新鲜品种、大规格苗木、高质量苗木市场从来就没疲软过,而且随着一些大的绿化工程的开展,市场需求会越来越旺盛。
 
二、既然市场存在刚需为何缺少适销对路的苗木产品

这个要从苗木种植户的历史和种植规模大小的分布谈起。绝大多数苗木种植户过去是从事粮食种植的,也就是说是在联产承包责任制所承包的土地上由种植农作物转变为种植苗木的,种植规模一般在20亩以内,20亩以上规模的则是又转包了其他人所承包的土地。种植100亩至1000亩以上的户属于种植中户或大户。目前苗木小户仍占大多数。而中户、大户则是从众多小户中脱颖而出的,有的已是业内佼佼者,这些人一般都头脑灵活、经验丰富、资金充裕,对苗木种植技术投入大且研究市场信息充分,能够对所种苗木实行苗圃化管理,而且多是种植周期较长,能够生产出高质量、大规格的苗木,他们的每年亩利润水平要远高于平均利润水平。
  现在困难的是那些种植小户,由于缺少资金,不愿搞或不能搞种植周期长的中、长线产品,种植周期一般在2年之内,因而搞出的大多是小径材苗木,这类苗木由于量大而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偏低。这几年苗木市场的特点是好品种、大规格苗木短缺,供不应求,基本上是卖方市场,好苗卖高价;一般化普通规格的苗木滞销且价低,基本上是买方市场,使很多人感受到了卖苗难、赚钱难问题。
  种植大户们一般具有扩大种植规模的欲望和能力,但他们也难以做到就地扩张,那些种植小户手里的十几亩、二十几亩地是养家糊口的“钱袋子”,也是全家人的“命根子”,他们是不可能转包给那些大户的。大户们要想扩大种植规模只能到苗区之外想办法,但要租到成方连片的大块土地也比较难。这就是目前存在的小户缺钱难租地、大户有钱租地难二者兼存的现象。可现在的问题是,要想提高苗木种植质量并且保证一定的数量,就得进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操作、统一进行各个环节的养护,即充分实现苗圃化管理并逐步加大技术投入,这样才能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苗木产品。目前绿化施工单位采购树苗时也多是把目光聚焦在一些成规模的苗圃上,而这正是打在了苗木种植小户的“软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困局。
 
三、打破困局走出一条提高苗木质量水平的设想

按照经济学边际效益理论分析目前的苗木市场,有些品种某些规格的树苗保有量已经不小了,有的甚至卖不动了。也就是说不管是大户、中户还是小户都想靠扩大种植规模来取胜的路子越走越窄了。
  而且扩大再生产还受制于诸多因素。与其那样就不如换个思路,努力探索一条以质取胜的路子,即在保持现有种植规模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苗木质量,从而提升每年亩平均利润水平,进而提高整体收益。
  初步设想是以利益为纽带,引导和推动大户联合小户,建立松散型联营体,小户接受大户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通过抱团取暖解决各自的需求和困难,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松散型是指农户保留土地自主经营权,自己种植、自负盈亏;联营体是指农户要统一接受技术指导、培训并统一组织市场销售
  松散型联营体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靠利益纽带把大户与众多小户联结起来,走苗圃化管理经营的路子,也可称之为分散性苗圃。通过这条路径培育出高质量的大规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苗木,从而有效提升苗木每年亩平均利润水平,达到共同增收的目的。这种联营体既有松散性,也有统一性,概括起来讲就是“分散种植、自负盈亏,统一指导、统一操作,统一销售、利益和风险共担”。
推荐阅读:龙柏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