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4月8日电 (张婧)今年是48岁的刘善忠自发种树第5个年头,五年间,他陆续流转山地2000余亩,种植各类树种上万棵,累计投资上百万,其中经济林200亩。
刘善忠家住甘肃兰州市榆中县甘草店镇郭家湾村,早在2013年初,刘善忠看着村里荒废多年的土地,有了“荒地变林地”的想法,“这样既能绿化荒山,又有创收效益。”
他告诉记者,自己当年一次性投资45万元,流转弃耕的山坡地500亩,种植玫瑰、山楂树、文冠果等树种,之后又成立郭家湾村九子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
刘善忠利用本村塘坝,争取项目资金15万元,自己投资10万元,建成1000方蓄水池及上水配套设施。为满足后续灌溉需要,有效利用本村蓄水塘坝的水资源,2015年他又多方筹资35万元,加高加固了坝基,安装了提灌、喷灌,投入7万元购置运水专用车等设施。
刘善忠在不断积累种树经验的基础上,也不忘理论知识的学习。他争取县上组织的每一次林业培训,培训的资料和种树的书籍,他攒了一大摞,放在床头,一有空闲就拿起来学。一旦在苗木管护技术上遇到问题,刘善忠就去榆中县农林局“取经”,经过长期摸索试验之后,他终于摸清门道,理清思路。
“种植经济林,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弄不好适得其反、前功尽弃,必须先改善生态环境,再发展经济林。”他说。
此后,刘善忠大批购进侧伯、槐树、杏树、枣树等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的树种,雇用本村劳动力,挖坑、栽植、培土、浇水、除草、打药“一站式”工作,保证栽植一片,成活一片,除了原有的100亩经济林,其它荒地都栽植了绿化树。
他计划在山梁上再建一个5000方容量的蓄水池,在满足种树浇灌需要的基础上,还要发展渔业,打造垂钓、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村,为村民拓宽增收门路。
当地58岁的退休老人施成福现就被刘善忠雇用栽树。“之前顾虑退休之后待在家没事干,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完全多余的,不仅能在家门口上班,每天还有100元的收入。”
像施成福这样在自家门口栽树上班的老人还有65岁刘积凯,他从2013年就开始跟着刘善忠栽树,一栽就是5年,他说这份工作本来就是农村人生来该干的活,没想到现在种树既能绿化家乡,又有固定收入。
甘草店镇镇长房玲表示,近年来,甘草店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依托生态村和美丽乡村建设,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合作社带动、贫困户积极参与模式,在车道岭、蔡家沟、郭家湾等村大力实施生态建设,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助力脱贫攻坚。
房玲称,由合作社流转贫困户闲散土地,带领群众种植山楂、文冠果等经济林,通过退耕还林和生态建设项目,进行政策和资金扶持,贫困户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土地流转增加经济收入,同时,贫困户还有机会到合作社就近务工获取工资,增加收入,通过生态扶贫助力贫困户稳定脱贫。
推荐阅读:国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