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观赏苗木常见病害症状
发布时间:2018-05-22 17:03  更新时间:2018-05-22 17:05  点击:919
 (一)病害种类
病害分为生理伤害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和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 染性病害两种.若某地区多种苗木及其他作物、植物发生相类似的状况,而没有往其他地区扩大的趋势或现象,则说明该类病害不具传染性,大 多是由于生理伤害所引起的,如冻害、霜害、生理干旱或污染等。

若某病害发生,逐渐向其他地区扩展,或是向其他相似生物学 性状植物扩展,并有增多的趋势或者在某地区只有一种苗木发病且 有扩散趋势,则说明可能是由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侵染性病害。 导致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微生物种类相对较多,主要以细菌、真 菌、病毒和线虫,此外还有少数放线菌、藻类或莞丝子等。

(二)病害发生过程及侵染循环
1. 病害发生过程,病害的发生过程,包括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三个阶段.
(1) 侵入期
是指病原物从接触植物到侵入植物体内开始营养 生长的时期。该时期是病原物生活中的薄弱环节,容易受环境条件 的影响而死亡,因此是防治的最佳时期。 

2) 潜育期 指病原物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起到症状出现所经 过的时期,一般 5-10d 。可通过改变栽培技术,加强水肥管理, 培育健康苗木,使病原菌在植物体内受到抑制,从而减轻病害发生 程度。

(3) 发病期 是病害症状出现到停止发展的时期 ,该时期已较 难防治,必须加大防治力度。

2. 侵染循环
侵染循环,是指从病原物在植物一个生长季引起第一次发病, 到下一个生长季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包括病原物的越冬或越 夏、传播、初侵染与再侵染等几个环节。病原物种类不同,越冬或 越夏的场所和方式也不同 有的在枝叶等活的寄主体内越冬越夏, 有的以袍子或菌核的方式越冬越夏。因此,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措 施,加以防治。

病原物必须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才能与寄主接触,实现侵 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水、土壤、种子和昆虫等。了解其 传播方式,切断其传播途径,便能达到防治的目的。病原物传播后 侵染寄主的过程,有初侵染和再侵染之分。初侵染是指植物在一个 生长季节里,受到病原物的第一次侵染;再侵染是指在同一生长季节内,病原物再次侵染寄主植物 再侵染的次数与病菌种类和环境 条件有关。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