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频繁遭遇大范围的雾霾污染,有效调控和消除PM2.5等颗粒物是急需解决的重大环境问题。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在防霾治污方面有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厘清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作用,原国家林业局于2013年1月启动了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重大科研专项“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森林植被对PM2.5等颗粒物具有调控作用,其中,沉降作用贡献43.57%,阻滞作用贡献34.8%,吸附作用贡献21.5%,吸入作用贡献0.13%。
监测显示,北京市城六区所有植物年均总滞尘量为9789-117468吨。按照中国环境质量标准PM2.5达到二级标准为75μg/m3,森林植被可以使北京每年达到二级质量的天数增加15天。
此外,不同树种滞留PM2.5等颗粒物有能力差异,多数针叶树种的滞尘量高于阔叶树种。滞尘能力较强的前十种为雪松、白皮松、油松、圆柏、侧柏、红松、栾树、丁香、山桃树苗、刺槐。
研究还显示,森林能够有效调控PM2.5等颗粒物的最佳半径是3000m,森林对PM2.5等细颗粒物下午的阻滞效率高于早上,建议人们在城市森林晨练变成下午锻炼。
当天公布的五项林业科技成果分别是:“森林对PM2.5等颗粒物的调控功能与技术研究”“农林剩余物多途径热解气化联产炭材料关键技术”“高性能木(竹)质重组材制造技术”“非醛类热塑性树脂胶合板制造技术”“生物质气化多联产技术”。
推荐阅读:冬青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