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邯郸:让绿色成为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8-06-19 17:10  更新时间:2018-06-19 17:10  点击:960
 从在中华大街栽下第一棵法桐树,到一条条生态林荫大道;从荒山修复,到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从“有路就有树”,到“绿美邯郸”攻坚行动……数十年来,几代邯郸人不懈努力,持续增绿护绿,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用坚实的绿美实践,不断提升邯郸发展的绿色竞争力,绘出一个个“美丽邯郸”的生态故事。

生态理念不断升级

“道路两侧,树木枝繁叶茂、绿意茵茵,令人轻松惬意。每次来,我都要和朋友一起在中华大街上散步。”经常来邯郸出差的李先生说起中华大街两侧的行道树赞不绝口。

李先生称赞的,正是邯郸的绿色名片——法桐树。1962年春,从第一棵法桐树栽种在中华大街上开始,法桐树便伴随着邯郸发展,走过56个年头。

镜头切换到1961年深秋的一次城市绿化会议上,时任邯郸市城市建设局局长的于岩同志说:“我出差时,在南京和郑州看到,他们道路两侧种的法桐树非常漂亮,咱们邯郸能不能也种上法桐?”

1962年初,负责园林绿化的相关人员专程到郑州进行考察,通过论证得出结论,法桐树喜光,叶大,荫浓,少病虫害,生长迅速,有净化空气和极强的抗烟尘功能,是街道绿化的良好树种,非常适合邯郸。

当时,树苗很稀缺,园林师傅们就开始用扦插的方法,在苗圃一棵棵进行培育,待长至2米高、5公分粗时,就移出栽种。

一段文字,记录下当时栽种时的情形:“装卸树木、挖土栽培、浇水看护……每一个环节大伙都小心翼翼、倍加细心,生怕树苗出一丁点差错。”

“‘以绿为主,有路就有树’,是当时城市园林绿化的指导思想,虽然没有美化的概念,但大伙种树栽绿的劲很足。”熟知我市绿化历史的园林局工作人员陈龙介绍说,从那时开始,有路就有树便成了我市道路绿化的共识。

“有了树苗,中华大街就开始了分段种植。从1962年到1973年,总共分5段完成了中华大街北起联纺路、南至渚河路全长5公里的绿化,当时一共种了1600余棵。”园林局退休干部马幼龙介绍说,随着法桐树的生长,中华大街——这条邯郸的中轴线,逐渐形成“华街桐荫”的特色景观。

改革开放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迅速,城市道路也从原来的几条街变得四通八达。“有路就有树”的城市生态理念也在不断升级。

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市先后提出“赵都+绿网”“古城+水城”“绿化+文化”、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等城市规化和部署。“出门见绿、抬头见树、300米见园、500米见场”在邯郸街头变为现实,全市生态环境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2006年1月,我市获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2014年,法桐树被确立为邯郸“市树”,正式成为“城市名片”。

据园林部门统计,时至今天,我市主城区共栽种法桐树达14000余棵。人民路、光明大街、滏河大街、复兴路、陵园路等70余条街道都在法桐树的绿荫下,成为林荫大道。全市170余条街道上共栽种有5万余株法桐、国槐银杏、黄杨等各种类树木;各类公园、街头小游园100余处;主城环路绿地1000多万平方米;月季、牵牛花红叶小檗……绚丽绽放,色彩丰富、生机盎然。

修复让黑矿山变生态绿肺

市区西北15公里处,有一座紫山,群峰苍翠,山花烂漫,幽静的小道两旁绿树挺拔、鸟语花香,优美的环境吸引众多游人前来游玩。

“紫山真美,有山有水有绿地,含氧量十足。”前来游玩的张先生说,听说紫山被称为城市生态绿肺,来后发现,果然名不虚传。

紫山是古时名山,“紫峰晚霞”是古时邯郸十景之一,丛台公园内石壁碑刻上的“滏水东渐,紫气西来”记录了紫山昔日风采。

其实,紫山曾有一段很久的“黑”历史。

由于蕴藏煤矿资源,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大办快上乡镇企业,紫山核心区内先后有40多家小煤矿。过度开采使山体千疮百孔,水源和植被破坏严重,紫山变成了荒山秃岭。

2003年开始,小煤矿陆续被关停,附近许多村民又开始利用煤矿留下的废厂房搞养殖。

“以前漫山遍野的小煤矿,路上都是灰土,一刮风漫天黑尘,村民都不敢开窗户。后来,养殖厂又弄得满山都是鸡粪味。紫山不仅脏、乱、秃,还变臭了,我们一点都不想住在这儿。”家住附近的苗万增说,紫山能有现在的变化,全是政府下大力气治理的结果。

2012年,市委、市政府启动紫山修复工程,决心把紫山打造成城市西部绿色屏障。紫山开始由黑变绿。

紫山风景区养护工陈喜堂是紫山附近三陵乡陈窑村人,也是紫山修复的见证者。陈喜堂说:“变化每天都有。养殖场搬走了,藏在荒草里的矿井口被堵上了,矿渣也一点点清理干净了,山上修路、种树、栽花、建蓄水坝,打水井,后来还修起了人工湖。”

据了解,紫山修复过程中共清理矿渣10万立方米,拆除废弃建筑物750平方米;利用煤矿废弃的疏干水为水源,完成库容约35万立方米、水面面积约20万平方米的紫云湖建设;完成荒山荒坡绿化6500多亩,栽植各类树木78万余株,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16%提升到了93%。

在紫山的生态修复中,我市将矿山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相结合,在保障生态建设同时,全面提升紫山绿化、美化建设的规模和标准。紫山范例逐渐推广,峰峰的元宝山、响堂生态谷等也开始了从废矿山向风景山的转变。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整治露天矿山201处。

绿美攻坚力创生态森林城市

“今年春季,全市共完成营造林面积33.6万亩,其中,荒山生态修复15.5万亩,环城林2.1万亩,廊道绿化3.6万亩,村庄绿化4.9万亩,林果基地5.1万亩,水系滩涂绿化1.1万亩,森林抚育经营1.3万亩。”

一段来自市林业局的统计数字,反映了我市“绿美邯郸”攻坚行动的新成果。

2013年10月份,我市“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全面启动。全市上下展开了一场全民参与、全域绿化的绿美战役。

“绿美攻坚行动开始后,干部群众热情度都非常高。”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当时,各地根据自身特点,制定了许多绿化亮点措施,涉县“一人一亩林”、武安市“一企一荒山”、曲周“农林复合经营”、临漳实施“花海绿廊”等一系列行动都取得良好效果,到2014年4月,仅仅半年时间,新增造林56万亩。

我市根据绿化与美化、造林与造景、增绿与致富相结合的原则,实施了城镇绿化、城区周边绿化、荒山绿化、绿色廊道、村庄绿化、企业厂区绿化等重点工程。西部山区开展太行山绿化行动;主城区周边推进“一山一带”生态屏障、“两高”(高速、高铁道路)之间绿化建设;东部平原重点搞好村庄、廊道、林网、河渠绿化工程。

涉县是太行山绿化主战场,全县林地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56%,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

“荒山秃岭和尚头,雨季洪水满地流。旱涝风暴年年见,十年九灾百姓愁。”曾经的涉县因长期乱砍滥伐,环境恶化,生态失衡,加之山高坡陡,石厚土薄,岩石裸露,无土无水,造林成本高、难度大、成活率低。

“最难的是在陡坡裸岩上种树,要开山破石,凿石挖坑,卷扬机卷土上山,那场面比杂技还惊险,整山上的每一棵树,都是这么艰难栽下的。”涉县凤凰山造林现场,造林队负责人杨喜庆这样描述植绿过程。

为了保土、保水、保肥,提高树木成活率,凤凰山采用“鱼鳞坑”和“穴坑”方法育林。据杨喜庆介绍,这不仅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尤其是穴坑,要将大小不一的石头摆放在一起,形成整圆和鱼鳞的形状,在不用任何粘合剂的情况下,达到严丝合缝,规整坚固,一般人很难做到。他说:“不干则已,干就干好。作为林业人,我们必须把树栽好、管好,让每座荒山都能成为林海。”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总共1万亩的凤凰山山场已完成绿化9000亩,在凤凰山绿化工程的示范带动下,五指山、将军岭、娲皇宫等地均高标准完成了绿化。

“绿美邯郸”攻坚行动在使环境变绿变美同时,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乡村生态也迎来巨变,一批绿化精品村、林果专业村和观光特色村相继出现。

峰峰矿区李庄村通过大户承包、公司化运作,建成千亩林木育苗基地,打造山川披绿、环境优美、产业富民、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馆陶县挖掘村庄文化底蕴,加大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工作力度,打造具有乡村风情、城市品质的“教育小镇”“粮画小镇”等一批特色小镇;肥乡区田寨村种植葡萄、苹果、梨等优质林果,形成林果生产规模化、区域分布科学化、生产经营产业化新格局。村在林中、人在绿中、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生态良好的乡村画卷徐徐展开。

“绿美邯郸”攻坚行动5年来,全市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42.1万亩,森林覆盖率净增7.88个百分点,约达到29.2%。

生态古都,绿美邯郸,在不懈努力中,悄然而来。
推荐阅读:新疆杨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