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刘东村,清泉街道的人都知道,二十年前,这个村是有名的“涣散村”,挖河上工,没有人出工,交公粮,没有人交,村里的工作根本没法开展,村级组织陷入瘫痪。1998年,新的“两委”班子成立,刘东村的情况才慢慢有了好转,村里的各项秩序也逐渐理顺。
因为刘东村离县城较近,这几年,村里的年轻人都进城打工挣钱,吃穿不愁,大家都没有心思在农业上下功夫,村里也没发展起什么像样的产业。宋士国告诉记者:“刘东村2300亩耕地,全都种的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收益自然高不到哪儿去。因此,村“两委”一直琢磨着怎么把这2000多亩地利用好,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让刘东村真正振兴起来。”
2015年,冠县县委、县政府鼓励发展樱桃产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刘东村“两委”一班人意识到这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就迅速行动起来,开始做群众动员工作。
然而,村里的年轻人都忙于进城打工,对种植樱桃并不感兴趣。怎么办?村“两委”发动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讲形势,分析种樱桃的可行性。“首先,樱桃刚栽下的头三年,虽然没挂果,没有收益,但是地里可以间作黄豆、地瓜、花生等作物,有一部分收入,再加上县里一亩地补助300元,算起来,比种麦子玉米还强呢。”宋士国分析说,“再有,年轻人都在县城里打工,种樱桃平时不用管理,地里忙了回来也方便,可以说是打工农活儿两不误啊。”
在村干部的耐心引导下,村民种樱桃的积极性渐渐高起来,1500亩樱桃林在刘东村拔地而起,几乎家家都种起了樱桃。
2017年12月,省贸促会派驻刘东村的第一书记徐勇又带来了一个温室大棚项目,在村集体土地上建起了占地8亩的高标准温室大棚,为刘东村樱桃产业添上了浓浓的一笔。
村民郭怀鹏承包了这个温室大棚。“樱桃生长三年以后,挪到棚里,这样挂果后成熟的时间能提前一两个月。”他说,“温室大棚投入成本较高,我也算是做个试验,给群众蹚蹚路,可行的话就推广。”“根据这两年的行情,一亩地赚一万多元应该不成问题。”宋士国信心满怀地说,“现在家家户户热情很高,都特别上心,相信这樱桃一定能发展成刘东村富民的大产业。”
推荐阅读:棣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