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崎岖山路,车子开到山上。正在剪枝的郭心诗老人放下手中活计,伸出满是老茧的双手迎接我们。一见面,老人就打开了话匣子:“是国家的政策好呀,催生了俺一家人的绿山梦。”2002年,闲不下来的郭心诗与村里签定了30年承包合同,准备在南山养羊。第二年,乘着国家绿化荒山政策的东风,他带领全家人在这里开始种树绿山。
“刚开始种树的时候,这里都是大石头和荆棘树,”郭心诗指着桃树林说,“我和老伴拿着镢头,在漫山荆棘丛里,设护栏、去石头、挖树坑、栽枣树。”
“第一批枣树成活的特别少。”陪同采访的郭心诗的儿子郭雄凯告诉记者,“当时,好多人都笑话父亲太傻了,选择这么一块荒地。”然而,郭心诗没有退却,带着一股子执拗劲和干到底的决心,拿出和老伴一起种地卖粮的钱,重新选购果树苗。
“每个树坑至少种过四次树,一棵树就等于种四年。”说起种树经,郭心诗解释,当时的规划是中间种枣树,外围种花椒,可成活率不高。他就带领全家人从山下拉土培肥树坑,从山下拉来水浇灌树苗,并改种桃树,随后又分批次补种了梨树、杏树、核桃树、柿子树、枣树和花椒树。
“一到春天,满山的桃花可美了。”郭心诗一脸幸福,“不少年轻人来这儿拍照。”
“这片地适合果树生长,结的果子又脆又甜。加上不打农药,绿色环保健康。果子一熟,就被方圆数十里的居民抢购一空。”郭心诗说。
谈到这些年的辛苦,郭心诗憨厚地说:“国家把绿化的任务放心地交给咱,咱就一定要弄成,无论多大困难。”
15年来,郭心诗在这片荒山上磨破了上百双鞋,用坏了几十把镢头。老伴偶尔也会嫌老郭傻,抱怨他挣的没有投入多。他便开导老伴说,这不是钱多钱少的事,绿化荒山是最有意义的事。
如今,郭心诗又散养了1000多只柴鸡,柴鸡蛋供不应求。下一步,他还要带领全家将南山北边坡地建成梯田,继续植树造林。
与山林家禽为伴,倾听小鸟啁啾,老俩口会守着两间小屋,一直守护这片绿色家园。
推荐阅读:刺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