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西藏山南雅江河岸建成45万亩防护林
发布时间:2019-01-02 16:43  更新时间:2019-01-02 16:44  点击:1240
  40年,弹指一挥间。40年,几代造林人奋力拼搏。40年,西藏大地从风舞沙狂到地添绿人增寿,自治区以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中心,以实施好荒坡荒山荒滩造林为重点,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和国土绿化工作,城乡绿化水平有了较快的进步,生态环境和国土绿化步伐明显加快,人居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
 
  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带领贫困群众增收
 
  1959年出生的边久是山南市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人,任扎囊县扎其乡农民营林队队长。在他的带领下,贫困村民白手起家,营林队从最初的小型民房施工队,发展壮大成了如今以造林与经营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项目为主的农民营林队伍,并且成了引导农民通过林业拓宽增收渠道的典范。
 
  上个世纪80年代末,创新意识较强的边久,组织带领罗堆村12名贫困户,仅靠一辆东风车和几名石、木匠,从承建民房开始到90年代经营规模发展到承包修建地区林业局所组织实施的泽当防护林护林房、“丁字”坝以及苗圃基地建设。在“三农”优惠政策指引下,90年代中后期经营规模发展到承包工程造林、种苗基地建设、园林绿化、水利、房建和苗木经营管理,与此同时农民营林队的基本框架已形成。
 
  到了2002年,开始承包林业生态项目造林、治沙、庭院绿化、苗木生产等,固定资产及流动资产也大幅度增大。如今该苗圃经济林木、绿化林木、治沙工程等类型的各种苗木260余万株,品种达32个,年均出圃苗木40余万株。年均经济效益在100万元以上,为当地群众年增收60万元以上。
 
  和边久一样的林业人在自治区还有很多。
 
  两江四河流域 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
 
  曾被喻为“造林禁区”的山南市雅鲁藏布江河岸,如今也建成了45万亩防护林,让这片原本荒芜的沙滩变成了一道绵延160公里的“绿色长城”。“像雅江北岸南木林生态示范区这样的工程也有很多。”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举例介绍:“该工程是自治区‘两江四河’流域造林绿化工程的启动地和示范点,是海拔3800米以上大面积人工造林的典范,是高原大规模人工植树造林的积极探索,对高海拔地区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其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但曾经这里是一片荒滩,难治程度超出常人想象。
 
  要说改革开放40年来的林业绿化,不得不提“十二五”以来取得的成就——全区共完成营造林724.33万亩。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西藏森林面积1491万公顷,森林蓄积228254万立方米,相较于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森林面积增加19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2047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的目标。
 
  “此外,自治区围绕‘森林围城’‘森林水系’‘绿色通道’建设,完成了重点区域生态公益林建设147万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增加0.9%;拉萨市南北山造林绿化实现了海拔3900米以上人工规模造林零的突破。”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造林处相关负责人介绍。
 
  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沙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开展沙化土地综合治理,是推动自治区生态文明和美丽西藏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已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治区结合实际编制了《西藏自治区防沙治沙规划(2011—2020年)》等,先后共完成了5次荒漠化和沙化土地普查与监测基础工作。“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区先后实施了阿里地区狮泉河镇风沙治理项目两期、藏东南防沙治沙、山南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西藏生态安全屏障防沙治沙、自治区财政专项防沙治沙、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各类防沙治沙工程项目。”该负责人说,“截至2017年底,建立了噶尔、定结、仲巴、萨嘎4个国家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1个山南市级国家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完成沙化土地治理32万公顷,沙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生产逐步实现稳产增产,道路、交通、民航、人居环境等有了良好的生态保障,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有力推进了国家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美丽西藏和生态文明建设。”
 
  有了一代又一代造林人的努力,自治区国土绿化面积大大增加,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数据显示,目前全区公益林森林植物总生物量10.8亿万吨,总碳储量5.4亿吨,碳储总价值量6502.7亿元,生态服务功能价值6521.5亿元;生态格局的变化率低于0.15%,地面植被覆盖度增加的区域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6.5%,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步提升,生态安全屏障功能稳定向好。
推荐阅读:椴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