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以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 建设环境优美新萍乡
发布时间:2019-01-15 22:39  更新时间:2019-01-15 22:40  点击:1028
   森林城市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直接体现,建设森林城市是加快造林绿化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当前,世界各国都把发展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作为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我国启动森林城市建设以来,至2017年已有137个城市创建成功。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几年,萍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重要战略部署,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走“生态恢复促转型”发展之路。中共萍乡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指出:要着力改善城乡面貌,使萍乡的城市更宜居,生态更优良,乡村更秀美,重塑“赣西明珠”新形象,努力建设“环境优美新萍乡”。为实现这一目标,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着力推进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着力建设国家公园”的重要指示精神,作出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部署,并将其作为实现城市生态转型、加快萍乡市发展大变样和建设“环境优美新萍乡”的重大行动。为了认真总结萍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一步推动“环境优美新萍乡”建设,根据市有关领导的指示,2018年10月至11月,市决咨委、市林业局、市民进工委组织课题组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
 
“创森”收获——昔日江南煤都蝶变国家森林城市
 
        从2014年1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复同意“创森”以来,萍乡市紧紧围绕“煤都转型森林城、吴楚通衢山水市”的建设理念,努力构建“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村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网络空间格局,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全民参与,以创森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进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2018年10月获得了“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创森”工作成果丰硕,成效显著。
 
         城市森林网络逐步完善。城市绿量逐年提升,绿色生态林网覆盖城乡。一是突出森林进城,建设了一批主城区闲置地绿化、城市休闲绿地工程。“创森”期间,累计增加园林绿地324.36万平方米、公园绿地68.38万平方米。改建完善了7处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城市森林公园、河道景观带和入城口景观点,打造了66个适合市民休憩休闲的园林景观带、街心花园和小游园。建城区绿化覆盖率42.5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91平方米,基本达到“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休闲要求。二是突出园林下乡,新增了长平山水美、仙凤三宝、三湾、楠木生态休闲园等10余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和完善了国家级湿地公园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处、国家森林公园2处、省级森林公园12处、森林乡镇14个、森林村庄129个。三是突出通道连绿,实施了萍实北大道、吴楚大道、中环路等城市主干道绿化提升改造工程。在沪昆高速、沪昆高铁、昌栗高速、319国道、320国道等交通主干道两侧,深入推进彩化工程,林木绿化率达99.08%,实现了从“绿化萍乡”到“彩化萍乡”的新跨越。四是突出水系添绿,对全市主要水库、河道周边进行了绿化。结合海绵城市和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全面推行“河库长制”,重点打造沿河村、镇、街绿化工程。以萍乡“五水”(渌水、袁河、禾水、栗水、草河)河岸绿化为主线,以城区鹅湖、玉湖、萍水湖水岸绿化为重点,营造河岸风光,绿化河流水岸58.43公里,湖泊水岸林木绿化率达89.18%,基本实现了“林水相依”。
 
        城市林业经济快速发展。一是油茶基地建设领跑先行。将油茶产业与产业精准扶贫相结合,列为林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领域,积极争取亚行贴息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信贷方式融资用于油茶基地建设,全市新建油茶面积达2.72万亩,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无偿帮助采购优质种苗、全程技术指导等方式进行点对点帮扶。二是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把涉林民营企业纳入龙头企业培育扶持范围,对规模效益好、产业带动面广的林业龙头企业实行挂牌保护,并给予资源保障、融资贴息等政策和财政支持,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多模式发展林下经济,呈现了安源区“林苗”、湘东区“林禽林畜”、上栗县“林油”、芦溪县“林药林蔬”和莲花县“林菌林蜂”等新模式,建设了各具特色的示范基地10.53万亩。三是森林旅游异军突起。紧扣“生态为本,文化为魂”主题,围绕山水人文做文章,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包装、推介、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森林旅游产业。重点开发森林养生、森林体验和“森林人家”三种模式的森林旅游产品,树立知名品牌,建成了一批森林旅游特色小镇、特色村和森林人家20个、森林体验基地3个、森林养生基地1个。新建森林步道150公里,形成了“开发建设有序、基础设施完善、品牌特色明显、综合效益显著”的森林旅游业新格局。“创森”期间,实现森林旅游年均游客接待量229万人次,年均森林旅游总收入10.34亿元。
 
        城市矿山植被得到修复。大力实施荒山造林、封山育林、矿山复绿等工程。全市新造林面积9108.38公顷,平均每年新造林面积占市域面积的1.19%。以废弃矿山治理和复绿为载体,分类施策实施28个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大幅增加矿山植被,6万多亩废弃矿山变身绿地,老百姓在昔日矿山上种起了果树花草,办起了乡村游,实现了从卖煤炭到“卖风景”的嬗变。目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251541.16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7.76%。
 
        城市森林支撑有效提升。一是防控能力增强。加强森林防火,实行人防、技防、物防相结合,筑牢了森林防火墙,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防治减灾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全市连续6年无重特大森林火灾,2017年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0.01‰以下。二是管护力度加大。加大国有林场改革力度,深化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一步加强了城乡绿化行政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有力地保护了森林、湿地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了绿色生态屏障。三是林业科学水平提升。按照“典型示范、辐射带动、全面推进”的总体思路,多年来坚持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近3年,组织林业科技人员重点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和森林质量提升等科技服务活动。参与编撰了《江西省名木古树》,出版发行了《江西湿地植物图鉴》《江西林业有害生物图鉴》学术专著两部。完成实施林业科研项目5项,内容涵盖林业基础研究、珍贵树种培育开发、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等方面,其中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林业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一种废弃煤矿地造林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16年,市林业系统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萍乡市林业工作2015、2016、2017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所有设区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全省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考核第一名,连续三年实现全省森林防火工作满堂红,并获省政府表彰奖励。
 
        城市生态文化凸显特色。一是生态科普主题鲜明。以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为依托,建成了“以煤都历史、红色精神、绿色发展”为主题的森林文化科普场所9处以上。二是森林文化传承发展。开展了全市名木古树普查,对全市1803株古树名木进行登记建档,设立标志,落实管护责任人。将禅宗文化、道教文化、傩文化与森林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传播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弘扬了地方多样性生态文化。三是森林活动精彩纷呈。开展了优质特色林产品推介、中小学生森林认知、武功山国际帐篷节、森林徒步大赛等森林文化休闲活动21场(次)。四是森林艺术丰富多样。将艺术创作活动融入森林当中,设立了户外森林创意作品创作、写生、摄影等基地,开展了“护绿行动”儿童书画大赛等森林艺术创作大赛,森林已经成为文艺作品重要的背景和素材来源。
 
        萍乡市虽荣膺“国家森林城市”称号,但林业下一步如何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投入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不足。虽建立了“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但部分创森项目计划资金不能按时到位,建设任务未能如期完成。二是项目建设档次有待提高。创森特色重点工程没有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尚缺少典型精品基地和有档次的绿化景观亮点工程,景观优美、植物多样、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城市公园、城郊公园较少。三是城市绿化档次、品位还不高,城乡通道绿化还有差距。绿量分布不均匀,建成区受城区规划限制,绿地不够,景观效果不佳。四是生态文化从广度和深度上有待进一步弘扬。
 
“创森”启示——“让绿色发展理念在萍乡落地生根”
 
       萍乡是资源枯竭型工矿城市,对蓝天碧水充满强烈的渴望,在城市转型之路上矢志不渝追求绿色发展。我们从“创森”工作中得出的启示,就是要“让绿色发展理念在萍乡落地生根”。
 
        坚持绿色规划、精准定位,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前提。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内在要求。“创森”伊始,萍乡市就聘请了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调研,2016年7月完成了《萍乡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6-2025年)》。《规划》揭示了萍乡创建森林城市的历程和重大意义,分析了有利条件和优势,紧扣萍乡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城市风貌、历史文脉和未来城市发展战略实际,确立了“煤都转型森林城,吴楚通衢山水市”的国家森林城市定位,构筑了“一核两轴三区五带众星”的总体布局框架,并提出了森林生态、森林产业、森林文化、森林支撑等四大体系建设的路径以及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科学绘制了萍乡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宏伟蓝图。全市上下坚定不移推进了这个《规划》的实施,这是“创森”得以成功的重要前提基础。
 
        坚持绿化担当、高位推动,是打好创森战役的重要保障。“国家森林城市”是国家对一个城市在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一个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为争取这个荣誉,市委、市政府把“创森”作为“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打响“创森”战役,亲临一线督促检查,并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市直34个相关部门及各县(区)为成员单位的“创森”领导小组。按照《规划》要求,制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分解重点工作任务,明确了建设目标和重点,签订了责任状,将市、县同创森林城市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和工期倒排制,落实责任具体到人。同时,对各地、各单位“创森”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建设进度情况,采取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方式进行督导考核,确保了各项工作落实到位。截至2016年,萍乡市芦溪、莲花、上栗先后成功创建并荣膺“省级森林城市”称号,成为全省所有县全部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的设区市之一。
 
        坚持绿化统筹、突显特色,是打造生态文明“萍乡样板”的重要抓手。林业是一个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集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于一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美丽城市建设的核心元素。实践证明,萍乡市“创森”过程实际上是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打造生态文明“萍乡样板”的过程。我们坚持立足萍乡实际,发挥萍乡优势,强化创建这一抓手,把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工作重点,统筹推进城市、县(区)、乡(镇)、村(处)一体化全域绿化建设,协调推进国家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一体化城市创建工作,着力推进生态城市、生态县(区)、生态乡(镇)、生态村、生态片等示范区创建,探索了路径,积累了经验,逐步形成江西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萍乡样板”。
 
         坚持绿色惠民、共建共享,是弘扬森林生态文化的重要源泉。“绿色是最好的发展,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在“创森”实践中,全市上下始终坚持绿色惠民、共建共享,注重做到“三个发挥”:发挥森林生态效益,共建环境生活品质;发挥森林经济效益,提升经济生活品质;发挥森林社会效益,共享社会生活品质。在生态效益方面,着力建设了一批生态公益林和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在经济效益方面,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挥林业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加快了林业产业和森林旅游的发展;在社会效益方面,注重加强森林文化的宣传教育,广泛通过新闻媒体、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做好“心中播绿”文章,同唱“绿韵萍乡”的主旋律,努力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全民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绿色崛起、转型升级,是新时代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使命。当前萍乡市正处在推进转型升级、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要改善萍乡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直接减排;另一方面,要突出林业主导作用,发挥森林吸碳固碳、吸尘滞尘、调节气候等功能,不断增大环境容量,实现间接减排。因此,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萍乡市经济转型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全市上下务必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的重要使命,时刻保持“绿化是第一招商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资源、第一景观要素”的意识,牢固树立“打造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发展理念,把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自觉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转型升级不断取得新成效、再上新台阶。
 
“创森”引领——建设“环境优美新萍乡”
 
         萍乡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传播了生态观和绿色发展理念,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绿色情怀和责任担当,成为展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理念的生动实践。“创森”成果来之不易,巩固和发展“创森”成果更为重要,全市上下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持续深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引领,加快建设环境优美新萍乡。为此,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以绿色规划为引领,积极构建生态宜居新萍乡。要以荣获“国家森林城市”为新的起点,把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伟大事业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把“国家森林城市”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把我们的森林城市建设得更美好。继续按照国家森林城市总体规划定位、空间布局、指标体系,结合“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和海绵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对标对表,统筹抓好《萍乡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总体规划》《萍乡市海绵城市总体规划》《中共萍乡市委、萍乡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等规划和方案的落实,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推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宜居新萍乡。
 
        以城乡绿化为抓手,全力绘就“充满活力富有魅力”的赣西绿色之都。森林是唯一有生命并持续增值的基础设施,拥有着大自然最美的色调。要加强城区、乡村山体山林保护,制定保护条例,强化保护措施,全面推行“林长制”“山长制”,大力实施“增绿、护绿、活绿、用绿”工程,提高绿化品位和档次,加快推进萍乡市全域“创森”,加快推进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大力推进城市森林化、村镇园林化、道路林网化、山岗景观化,建成一批景观优美、生物多样、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森林村镇、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郊公园。大力推进交界区域造林绿化,积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生态共享的“赣湘友谊林”“萍吉友谊林”“萍宜友谊林”,建设边界区域性森林公园。以水生态系统修复为重点,加强“五水”流域治理,打造提升萍水湖湿地公园、栗江湿地公园、袁河湿地公园、莲江湿地公园,建设草水湿地公园等一批萍乡特色公园,提高水生态系统承载能力,提升城市品位。要持续提升中心城区森林质量,逐步优化和调整森林树种结构,继续加快重点区域森林“绿化、美化、彩化、珍贵化”建设,提升打造聚龙湖体育公园、迎凤公园、横龙公园等一批公园、广场绿地,把萍乡市森林城市建设推向更高层次,努力达到城中林荫气爽、山区碧水青翠、平原花香鸟语、乡村花果飘香,逐渐呈现出“满目青山绿水,处处田园风光”的景象,使城市乡村更加“充满活力富有魅力”。
 
        以生态创新为动力,切实保障绿化美化彩化投入。坚持走“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资金整合、各方联创”的多元化筹资路子,以投入机制创新保障“创森”目标的实现。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渠道,确保市、县两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稳定增长。建立健全林业多元投入保障机制、森林和湿地生态补偿机制、金融扶持林业生态建设机制,加快推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业抵押担保等融资平台建设,完善森林保险制度。同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倡导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林业开发,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建设社区绿地、承包造林、租赁造园、义务植树、绿地认养,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创森”项目大建设。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吸引民营企业投入“创森”,推动民营资金资本“进山入林”,汇聚全市“活绿”动力。
 
        以绿色惠民为目标,加快做大做强萍乡市林业产业。中共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坚持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为此,我们要坚持生态与发展共进,做到既要“叶子”,又要“票子”,以绿、富双赢的成果体现“创森”的成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产业发展的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生产安全、质量控制标准,培育壮大低碳、环保产业,控制限制和禁止类产业发展,积极淘汰落后产能,打造生态型产业体系。另一方面要依托城市森林生态资源,在城市建设中主动为生态景观“留白”,高质量高标准力推城市绿化、生态造林和公园建设。要加快建立高效林业产业体系,做好“山”的文章,深挖“林”的潜力,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推动林业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要加快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国有林场改革和森林生态执法模式创新,强化生态管护和严格执法。要把发展林业经济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引导贫困地区、生态林区和广大农村把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优势,采取“合作社+资金+林地+贫困户”等经营模式,着力解决好青山绿水掩盖下的贫穷问题、林业发展动力不足问题、农民增收短板问题。
 
  以森林文化为纽带,全力打造多元化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山水是城市的灵气,绿色是城市的生机。“山水文章各有时运,山水藉文章以显,文章亦凭山水以传”。要以文化为纽带,进一步发掘森林旅游中的森林文化,充实森林旅游的科普和文化内涵,实现生态系统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遵从以人为本,道法自然,一脉相承的原则,认真发掘自然资源景观、历史人文景观,深入挖掘“创森”文化,积极弘扬“塞罕坝精神”,在萍乡市形成一种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和善待自然的社会风尚。积极探索“文化+”模式,将森林城市生态基础与城市文化、安源红色文化相结合,大力培育“萍实”红色文化,突出地方特色,持续举办武功山帐篷节、杜鹃花节、桂花节、玉皇山森林体验、莲花国际荷花节、森林摄影、谷雨诗会等森林文化体验活动,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生态节事活动,着力建设一批山水特色鲜明、传播功能显著、自然优势突出、文化内涵丰富的标志性绿色文化设施平台。充分发挥高校、研究机构作用,开展研学创作实践活动,推出一批具有萍乡特色、反映时代需求的生态文化艺术产品和作品,让城市森林文化处处飘香。探索建立“绿色+”模式,一要着力打造萍乡市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围绕旅游业各大要素,发展绿色景区、绿色交通、绿色餐饮、绿色商品等,建设武功山5A景区、云中草原、杨岐山、青草湖、四八门、安源山、玉皇山等景区地标,培育做大萍乡茶油、甘源食品、杜仲、金线莲等一批产品品牌,形成各领域各层次的萍乡绿色产品地标;二要着力打造绿色经营体系,大力推行最优质的绿色营销、互联网运行管理与服务,充分利用绿色资源和乡土资源,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幸福村”“仙凤三宝”“阳光花海”“山水美”“海绵村镇”等一批乡村文旅田园旅游综合体;三要着力打造绿色发展制度体系,建设完善绿色发展法律法规,建立绿色认证制度、旅游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绿色发展执法监管制度,探索制定出台“国家海绵城市建设导则”等制度体系,为生态绿色发展提供“萍乡方案”和“萍乡样板”。
推荐阅读:胶东卫矛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