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一个苗木“采种人”的四十年
发布时间:2019-02-01 19:45  更新时间:2019-02-01 19:45  点击:1383
 许多年前,当范顺标从田间仰头,望向眼前的群山,他看到的不是漫山遍野的马尾松而是缀满其间的颗颗果实,以及隐身其中的致富机遇

(“采种人”范顺标)

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春风吹进门,中国人民抖精神”。三十岁的农民范顺标脑子活络,思想前卫,攒着一股劲儿要干事情。眼见国内植树造林之风兴起,他率先发动村民上山采种,再由他统一收购,卖给周边的林场和采购人。

100斤果子出一斤种子,卖8块钱。对当时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们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在他的带动下,村里的十来户人家,乃至周边村子的农户们,都纷纷靠采种挣起了“外快”。

星移斗转,白驹过隙。十五年后,范顺标离开家乡桐庐,来到了八十公里外的杭州西湖,在群山中寻寻觅觅,最终在黄泥岭的山坳里找到一间屋子,开了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种子收购站

自此,这个“采种人”的故事迈上了正轨,并开启了从收购、推广到研发的“黄金二十年”。

/ 收 购 /

西湖边的广袤森林里,有着丰富的种子资源。对于已经有十多年采种经验的范顺标来说,就是一座天然的“宝藏”。他再一次倚靠群众的力量,发动景区周边的环卫工人,利用工作之便收集落在地上的果子,再交由他处理加工,销售给慕名而来的采购商。

而同时,但凡有空,他就跑去外地,专找那些名山深林,请当地人做向导,到山中寻觅珍贵的植物种子。江西的庐山、井冈山、九华山;福建的天竺山;浙江的天目山、龙泉山、五泄山……都留下了他的脚印。找到了资源,再请当地人采集,统一收购。

(范顺标收集的种子样品)

2002年,通过在林业部门的学习培训,范顺标拿到了省内第一本发给个人的《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并正式成立了杭州绿园种苗站。

同年,在萧山花木城召开的花博会上,作为唯一一家售卖种子的参展商,范顺标带来的种子在展会第一天就销售一空。巨大的市场空间,引来了从业者的相继涌入,而范顺标要做的,绝不只是一个种子的中间商。

/ 推 广 /

此后的十余年,范顺标的名字和两种植物紧紧地连接在一起——“浙江楠”和“浙江樟”。

2001年,上山采种的范顺标发现了两株“特别”的植物,他带着采来的种子和枝条找到省林业厅,经过查验,其中一株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浙江楠”,而另一株也是珍贵树种“浙江樟”。

由于其稀有、珍贵的特性,林业厅开始向基地推广种植,范顺标采集的种子被大量应用到各大苗圃。2002年,范顺标自己也在桐庐、建德相继建立了两百余亩苗圃基地,进行种子实验和种苗培育。

(范顺标和他培育的浙江楠小苗)

时至今日,范顺标依然每年对外供应超过800斤浙江楠种子、300斤浙江樟种子。在他的推广下,这两个珍贵树种得以让更多人熟识并应用,在浙江、江苏、福建、湖北等地繁衍兴旺。作为一名采种推广人,或许这才是他最值得骄傲的事。

/ 创 新 /

2004年,50岁的范顺标,依然在创新的路上高歌猛进。

他创办种苗网站(www.zhongmiao.cn)时,很多后来风靡一时的苗木行业网站才刚刚起步。购买域名、请专业公司制作网站,提供文字资料和图片,并给每一个品种找到正确的拉丁文名。

范顺标的网站搞得有模有样,在汹涌而至的互联网大潮中,因他的先人一步,也享受到了随之而来的红利。

建立苗圃基地后,范顺标开始潜心研究种子繁育和栽培技术,2006年,经他研发的有机肥(营养土)经推广应用,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浙江楠种子)

但创新路上,也少不了坎坷。

因为推广过早,没有销路而全部废弃的某个品种,却在随后几年成为抢手货;投入巨大资金办起的育苗营养块厂,却因为机器问题导致失败,百来万资金打了水漂;承包了牛粪的奶牛场,因地势过低而长期水淹,花了大代价运回来的牛粪,却无法用于生产……

回望曾经的骄傲与困境,如今已过花甲之年的范顺标,眼里尽是云淡风轻。

/ 以 后 /

从播下一粒种子,长成小苗,变成大树,如今,范顺标基地里的苗木最大的已经有30公分。因为城区建设,位于桐庐的苗圃地即将被征收,百来亩珍贵的浙江楠、浙江樟,以及七叶树、珊瑚朴、无患子都将去往新的归处。

(范顺标和苗圃里的浙江楠)

(苗圃里的一株浙江樟)

尽管万般不舍,但范顺标还是决定将它们全部卖掉。作为一个采种推广人,他的使命已经完成。用他的话说:年纪到了,该退休了。

退休后的生活他亦有打算,带着老伴去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他最喜欢山,每到一座山时,他总爱抬起头来,观察树上的果子。
推荐阅读:金叶榆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