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我国开启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40多年来,这一工程在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改善北方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2015年,蒋齐开始着手调研四大沙地防护林情况,发现三北一期工程防护林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防护林主要造林树种为杨树,老化退化现象严重,目前防护林树龄都已超过了30年,60%以上为过熟林,亟待更新;二是防护林建设质量不高,相当多的区域树木树势衰弱,小老头树较多;三是防护林稳定性不足,主要是因为初期防护林建设可选树种有限,树种单一、林种单一、林龄结构不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蒋齐委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顶层设计制定四大沙地防护林提质性更新改造目标。从分区域、林种两个层面制定提质性更新改造目标,科学布局不同类型区域的修复模式和技术,逐步将该区域防护林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改造,进一步提高发挥防护林的多功能效益。二是适地适树,采取适宜的修复措施。目前适合沙区更新改造的树种较为单一,普遍为杨树和樟子松,建议加大科技投入,增加试验示范,既加大乡土树种的应用力度,又要加快适合沙区栽植的新品种筛选培育力度。三是制定沙地防护林采伐更新指标优惠政策。建议在《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完善该区域非农田防护林相关更新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将沙地防护林提质性修复采伐指标单列,免收育林基金,享受国家造林补助,计入年度造林面积。“希望未来可以保持四大沙地区域生态建设成果,提升防护林质量。”蒋齐说。
推荐阅读:核桃树
推荐阅读:核桃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