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两山”理念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9-04-26 19:48  更新时间:2019-04-26 19:48  点击:795  来源:浙江新闻
 习总书记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浙江丽水市多年来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保护绿水青山这个‘金饭碗’,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质量、发展进程指数、农民收入增幅多年位居全省第一,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协同推进”。这既是对丽水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高度赞扬,也为丽水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坚持绿色发展,是推动丽水科学赶超的必然选择

首先,这是由丽水的客观优势决定的。丽水“九山半水半分田”,其优势在“山”,正如习近平同志2006年7月在丽水调研时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生态优势是丽水最大优势。在当今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加快推进,特别是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丽水更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丰富的资源和生态优势,成为绿色经济发展的践行者。

其次,也是加快改变丽水欠发达市情的理性选择。丽水由于欠发达,其经济结构、产业基础、企业规模等处于劣势地位,但从某种意义上讲,“欠发达”也并非完全是劣势。向循环经济、低碳经济转型,相对于发达地区来讲,丽水市反而更具有成本低、阻力小的优势。只要把握有利时机和积极因素,实行绿色改革政策,创新绿色发展模式,在加快绿色投入、推进绿色产业、加强科技创新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丽水市就完全有可能打破常规发展模式,领先一步迈向绿色发展的新阶段。

再次,更是丽水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长期探索与创新的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丽水历届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一直坚持做“山”字文章,在山上寻找出路。从“用绿水青山换金山银山”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既是丽水经济形态演变的历史过程,也是丽水人对这条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提升的反映。

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丽水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发展思路都很好地体现了丽水的生态特色,将生态环境作为稀缺要素和重要生产力,引导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01年,提出“发展绿色经济,培育优势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城市”的发展战略。2002年,概括提炼为“生态立市,绿色兴市”。2003年,提出打造“秀山丽水、浙江绿谷”的城市形象概念。

尤其是2006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对丽水来说尤为如此”后,丽水走绿色发展之路的方向和信心更加坚定。2008年,在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这个发展新起点上,又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和全面小康社会两大战略目标,并在全国率先发布了第一个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纲要。2013年在省委提出“不考核丽水GDP和工业增加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坚定不移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打造全国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发展“双示范区”。2016年后,又进一步明确“绿色发展、科学赶超、生态惠民”发展主线,先后作出“打造‘两山’样板”“争当绿色发展探路者和模范生”“创建浙江(丽水)绿色发展综合改革创新区”“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实现了绿色发展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跃变。

加快“两山”转化,深入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一是加强生态保护,增加生态资产。提出用最顶格的生态标准、最严格的生态管理、最科学的生态补偿来引领绿色发展。从规划入手,将95.8%的市域面积列入禁止工业进入的生态保护区,严管严控。在全省率先建立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督查长效机制,增强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市GEP(生态系统总值)从2006年的2096.31亿元增长为2017年的4672.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幅达86.79%。

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深入实施生态精品农业“361”工程,强化提升“丽水山耕”品牌影响力,启动创建省级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加快工业园区(开发区)实施“零污染”生态型、循环化改造。大力培育具有丽水特色的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型材料、绿色能源等环境适宜型新兴产业,创建绿谷信息产业园、杭州丽水海创园、现代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具有一定竞争力的绿色新兴产业基地;举全市之力打造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创建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大力发展生产型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优化发展。

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发展动力。扎实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先行先试”,探索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责任审计试点,深入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深化农村金融、扶贫、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等全国改革试点。围绕培育生态旅游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建立全省首个审批中介服务网上竞价系统,探索企业“零地”投资项目政府不再审批和企业独立选址项目高效审批等。“最多跑一次”改革实现率在全省排名第一。

四是彰显丽水特色,做大做强“山”字文章。抓“山货”,推进农业产业“精品化、品牌化、电商化”发展。将农产品打造成旅游商品和旅游纪念品,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扩大影响力;抓“山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厚植乡土文化,深挖独特魅力,发展农家体验型、民俗互动型、高山避暑型等乡村旅游业态,让丽水原生态的“山景”成为全省、全国人民向往的“风景”;抓“山居”,将民宿产业和养老养生产业作为丽水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平移、复制和集成“三生融合”的田园山居生活到民宿及养老养生的个性化产品中,创建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

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奋力谱写绿色发展新篇章

丽水市委四届四次全会号召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高质量谱写“八八战略”丽水新篇章。今年初,又召开全市“两山”发展大会,提出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奋力书写“丽水之干”的“两山”时代答卷。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眼,进一步完善和强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一是抓好内生性举措,从本土资源中寻找各种促进绿色发展的因子,大力促进绿色发展。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建设生态交易市场平台。建立科学规范具有操作性的生态环境价值评估制度,推进生态资源的价值评估;加大对排污权交易机制、碳汇交易机制、水权交易机制等的改革力度,逐步形成层次分明、统一开发、竞争有序的生态市场体系。另一方面,要强化创新引领,努力构建生态信息技术支撑平台。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要领域创新生态信息技术运用,推进生态信息技术化发展进程;要促进生态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着力推进机械、轻工、化工、医药、木制品等行业的信息化改造,实现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

二是抓好外源性举措,从外部引入各种有利于绿色发展的因子,积极推进绿色发展。首先,要加强财政转移支付平台建设。不仅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纵向财政转移支付,也要加强收益区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其次,要实行更加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进以流域生态补偿为重点,以区域交易、区域援助为补充的区域间生态补偿平台建设,激励各类主体积极参与生态保护。再次,要加强开放合作,借势借力。紧紧抓住并用好“一带一路”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海外华侨资源优势和山海协作机制优势,构建大通道、大平台,加快吸引集聚更多优质要素和高端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大幅提升。

三是抓好综合性举措,优化整合、综合利用上下、内外发展因子,最大限度发挥优势,克服局限性,促进绿色发展。一方面,要坚持全域统筹,协调发展。把统筹协调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根本方法,不仅要全市域谋划、全领域协同,还要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到统筹安排、统筹推进、统筹兼顾。另一方面,要抓好品牌集成与融合。把品牌集成与融合作为推进区域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集成与融合各领域、各种类产品品牌,充分发挥其整体综合优势。比如,旅游景点的集成、“丽水山耕”与“丽水山居”的集成、文化与旅游的融合等,都可以大大提升整体综合发展的水准。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