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黑龙江:生态大省护育“金山银山”
发布时间:2019-05-27 23:49  更新时间:2019-05-27 23:49  点击:1087  来源:东北网
 三年来,黑龙江省撸起袖子加油干,转方式调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改进干部作风,以一系列“组合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老工业基地走上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之路。

5月25日出版的2019年第21期《瞭望周刊》刊发一组封面专题,盘点黑龙江省三年变与革。

 

2018年8月28日,黑龙江省镜泊湖世界地质公园,游客观赏瀑布景观张春祥 摄/本刊

◇黑龙江省正在进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将保护全省森林、河湖、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

◇全省林区正在进行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游客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位于中国东北部的黑龙江省,地跨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等水系,坐拥国内面积最大的国有林区,生态资源丰富。

三年来,黑龙江省不断加强生态强省建设,加快国有林区改革,调整产业结构,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产业,越来越多的“绿色”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正在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坚持生态理念守护“绿水青山”

5月,走进伊春市友好区,漫山遍野的绿色沁人心脾。林区改革后,友好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过去采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保护也是为国家作贡献,这已经成为林区人的共识。

采访中,友好区营林生产机械局负责人王庆宇向《瞭望》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全区2018年完成森林培育3000亩,森林抚育20.6万亩;三年来开展有害生物防治共计34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定在86.5%左右。

以大小兴安岭、完达山、张广才岭为主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我国东北、华北的重要生态屏障,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和东北大粮仓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为保护森林资源,2014年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全面停止了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上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继续实施,伊春林区的生态环境正在得到逐步恢复。

据黑龙江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介绍,全省正在进行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初步划定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为14.3万平方公里,将保护全省森林、河湖、湿地、草原等重要生态系统。去年,全省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17万亩;落实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完成退耕还湿5.19万亩、新开垦林地退耕还林10万亩;完成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区营造林任务34万亩、森林抚育51万亩。

国有林区停伐,让木材企业“眼界”变得更开阔。在绥芬河市国林木业城内,绥芬河市今日经贸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正在赶制发往欧洲的家具。这家公司是集木材进口、家具制造、木业平台运营为一体的民营企业,年销售各种木材制品近35000立方米,部分产品常年外销日韩和欧美。

“无论是什么行业,都应将生态、环保作为底线,不仅为地方经济发展作贡献,更要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公司总经理于志明说,作为木业企业,更应通过产业创新,拓展企业发展思路。

“早些年木材加工粗放,边角余料到处倾倒,有的只当作锅炉材料。”于志明说,随着林木产业升级,在技术改造和环保整治的动力与压力下,木业企业开发了以边角废料为原料的生活木质品,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更是塑造了企业品牌。

转型生态经济打造“金山银山”

停伐后的林区人并没有闲下来。依靠丰富的森林资源,大部分林业工人选择了“再创业”,经营农家乐、开办家庭旅馆、开展特色养殖种植,昔日依赖木材生产的传统林区正在全面转型。

“路宽了,空气好了,游客多了,很多人都有了自己的‘产业’。”说起三年间的变化,伊春市上甘岭区溪水经营所副所长全宏镇告诉记者,“全所黑木耳种植规模已由2016年的134万袋发展到了2018年的200万袋。”

在溪水经营所的溪水农家院一条街上,记者看到整条街的农家乐都在修筑地下水管道。“等地下水管道修通了,饭店承载量提高,今年再添几桌。”农家乐老板刘养顺笑着说。

2016年夏天,退休多年的林场职工刘养顺有了新的身份——农家乐老板。“岁数大了,出去打工不现实,但身体还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活还是没问题的。”刘养顺说,这几年游客越来越多,在夏季几乎每天都能有一两桌。好多食材都是自家院里产的,白菜、黄瓜、小鸡、大鹅,还有一些山野菜等,“差不多每年增收10万元”。

近年来,伊春市全面深化国有林区改革、地方机构改革,加快推进分离、分立。去年10月,黑龙江伊春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伊春市50多年的“政企合一”体制破冰,国有林区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2018年,全市经济运行持续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4.2亿元。

经济转型不仅发生在伊春林区。2014年冬,黑龙江省柴河重点国有林管理局卫星林场的“威虎山雪村”开园,推出了赏雪、玩雪的冬季森林旅游线路,游客量持续增加。林业工人胡秀英与丈夫合办的家庭旅馆也红火了起来。

“天气越冷,雪越厚,游客来得越多。”胡秀英告诉记者,冬季旅馆的床位几乎天天爆满,每年国庆节前后就有顾客开始预订,林区产的木耳、蘑菇尤其受欢迎,有的顾客吃完还要买几袋带回去送朋友。

像胡大姐一家依靠森林旅游业富起来的还有很多。黑龙江省内的林区正在进行从“砍树卖木材”到“看树卖景观”、从“把林产品运出去”到“把游客引进来”的历史性转变。

培育生态品牌新亮点

大森林、大湿地、大界江、大湖泊、大冰雪……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得天独厚的良好生态环境,不断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逐步叫响“北国好风光,尽在黑龙江”这一品牌。

目前,黑龙江省已开发多条旅游线路,并打造冰雪游、森林游、边境游、避暑游等生态游主题产品,游客数量节节攀升。2018年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84亿人次,增长12%,实现旅游收入2253亿元,增长18%。

黑龙江省还在全省设立旅游诚信基金、建立涉旅投诉先行赔付制度。基金处理机构主要设在景区内,游客与景区景点等发生纠纷后,将在第一时间得到先行赔付,再由处理机构进行后续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赔偿责任者。赔付受理按照“属地为主”和“谁接诉、谁处理”的原则,实行首问负责制,现场进行调解,投诉处理结束后,相关执法部门在一定期限内,再依据法律程序追偿基金。

2019年五一假期期间,黑龙江省内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其中,5月1日至4日,龙江森工集团旗下各景区接待游客56638人次,同比增长97.81%;实现旅游收入311.96万元,同比增长94.72%。

在文化与旅游融合大势中,游客对旅游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追求回归自然,生态游“异军突起”。观火山、赏杜鹃花、泡温泉等生态游项目深受游客欢迎。近年来,黑龙江省充分利用森林、湿地、河流等生态游资源,不断加大旅游建设投入,精心打磨特色生态游品牌。

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预计,到2025年全省年接待游客量将达到5亿人次以上,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800亿元以上,全域基本实现宜居宜行宜游宜养。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