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座市民公园开启全市园林绿化建设征程
“大象滑滑梯让我又爱又怕,因为它对未上小学的我来说挺陡的,但记忆深刻。”很多人跟周女士一样,大白象滑梯是儿时不可缺少的回忆。
逍遥津公园,历经70年风雨,依旧稳居城市地标“宝座”,仍旧是外地人到合肥的必打卡地。
资料显示,合肥的园林绿化始于清朝末年。城区先后出现龚家、段家、洪家、季家等私家家园,因迭遭兵变,多数无存。抗日战争前,西郊大蜀山树木葱郁,日军侵华后破坏殆尽,1949年1月合肥解放,城内仅有树木20余种13000株。
新中国成立后,合肥人民响应党中央“绿化祖国”的号召,积极开展了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建设活动。
1949年6月,皖北行署决定将合肥市逍遥津辟建为公园,这是解放后合肥市着手建设的第一个人民公园,也是合肥市园林绿化建设的开始。
环城时代合肥跻身首批全国“园林城市”
1951年,合肥大蜀山造林绿化。
1952年起,营造环城防护林带。
1954年,修复包公祠,整治护城河,建设包河公园。
……
合肥市的园林绿化工作自1959年起就受到国家的表彰。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市的城市绿化建设从一开始就实行专业队伍与发动群众相结合,采用先普及后提高的方针。
如果说,合肥绿化史上注定要记下浓墨重彩的一笔,那不得不提环城公园。
时间快进至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园林绿化日益为人们重视。经过几年的准备,1984年3月5日经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建设环城公园,掀起了长8.7公里、面积137.6公顷的环城公园建设热潮。
“当时政府财政还很困难,这么大的工程如何建设?”今年74岁的首任环城公园主任尤传楷回忆,当时省政府办公会上就确定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方针、公园公办民助,在肥各单位本着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任务分段包干,共同建设环城公园。”三年时间,环城公园总投资800多万元,其中三分之一是由社会各界支持的。
合肥人将自己的智慧和汗水献给了环城公园,而这座敞开式的公园馈赠给合肥人的是一道难以磨灭的绿色记忆,同时,也为合肥赢来了绿色城市的美誉。1986年环城公园建设以其“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突出植物造景,生态效益显著”而获得年度园林行业中的唯一优秀设计、优质工程一等奖。
1992年12月合肥被授予全国“园林城市”称号,是首批三个(北京、合肥、珠海)国家园林城市之一。
可以说,合肥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对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建设,推动社会进步,提高合肥市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添色添彩“花样合肥”近在咫尺
合肥逐绿的脚步从未停歇。
近年来,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庐州公园、塘西河公园、绿轴公园……一批批城区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出。
2014年9月25日,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合肥“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合肥绿化事业进程中的又一座丰碑。如今,合肥也成为全国唯一城区内拥有两个国家级森林公园的城市。
绿色,已成为合肥最浓的“底色”。而接下来,还将添色添彩。这一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感同身受。“开车路过时,经常能看见路边的花草景观,就像一个小花园,赏心悦目。”
这是很多市民的心声,他们口中的花草景观即园林造景上的“花境”。
2017年起,合肥积极推进城市彩花美化,开展街头花境建设,全力做好城市“彩文章”,营造更高品质的城市宜居环境。实现“出门即景”、“就近赏景”,让“小游园”成为市民的“大花园”,让“小盆景”构筑城市的“大风景”。目前,合肥已建设完成千余处花境,让城市美景近在咫尺、触手可及。
不仅如此,街头让人心旷神怡的花卉也越来越多,让城市如一座私家花园。“包河大道上的小蔷薇在盛夏里灿烂嫣然,西一环上的大月季从夏天开到秋天,还有四里河等路上的紫薇也是一景。”合肥植物园一位爱花的工作人员如是说。
每年的春天脚步刚刚走近时,植物园、大蜀山的梅花姹紫嫣红;三十岗、陶楼的桃花灼灼其华。接下来,中科大、非遗园的樱花,牛角大圩、植物园的郁金香,三国遗址公园的牡丹、芍药,肥东龙栖地的荷花……装点整座城市的美。
“十大公园”“十大湿地”加速推进逐绿脚步不停歇
“目前,合肥市的森林覆盖率为28%,建成区绿地率40.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6%,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细数这些“家底”,合肥市林业和园林局有关负责人底气满满,仅今年一年,合肥将完成绿化面积900万平方米以上,加快推进三十岗郊野公园、庐州公园二期等“十大公园”、环巢湖“十大湿地”和100个小公园游园建设。
他介绍,合肥是一座绿色的城市,合肥一直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做好“绿文章”。合肥市园林绿化跟城市的发展一样,历经环城时代、滨湖时代、环湖时代,到如今正在向国家生态园林和公园城市时代迈进,绿水青山成为合肥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