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生态美 百姓富 产业旺 乡村兴
发布时间:2019-09-24 23:10  更新时间:2019-09-24 23:11  点击:912  来源:湖南日报
    9月23日,省政府在吉首市矮寨镇举行新闻发布会,省政府副秘书长黎咸兴发布湖南退耕还林20周年建设成就,省林业局局长胡长清、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龙晓华、省发改委副巡视员李学斌等回答了记者提问。

   退耕还林是迄今为止我省最大的生态修复工程。20年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在国家部委的精心指导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全省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退耕还林工程取得了巨大成就。概括起来说,就是实现了生态美、百姓富、产业旺、乡村兴。

   黎咸兴表示,发布湖南退耕还林20周年建设成就,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重要理念,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重大工程,推动生态强省和美丽湖南建设。

   生态美: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6.1个百分点,工程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

   退耕还林加快了国土绿化进程,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

   我省启动退耕还林20年来,国土绿化进程大大加快,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了6.1个百分点。荒山秃岭、水土流失现象得到明显改观。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区内,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50%以上。

   退耕还林增加了地表植被覆盖度,涵养了水源,减少了土壤侵蚀,提高了工程区防灾、减灾能力。根据国家林草局2018年发布的《2016年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国家报告》,湖南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物质量为:涵养水源32.53亿立方米/年、固土5321.86万吨/年、固碳266.74万吨/年、释氧629.09万吨/年、吸收污染物21.32万吨/年、滞尘3490.43万吨/年,生态价值为1051.35亿元/年。

   百姓富:退耕农户平均累计获得钱粮补助7596元,新一轮退耕还林已助力脱贫26307人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林区脱贫攻坚、群众增收致富。

   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在采种育苗、整地造林、抚育管护等方面,为社会提供了500多万个就业岗位。

   全省310万户退耕农户,户均累计获得钱粮补助7596元,人均2046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少边穷地区的贫困程度。

   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我省把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与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争取集中连片,向困难群众倾斜,充分利用退耕还林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全省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贫困乡镇920个、贫困行政村11909个、贫困退耕户17940户、贫困退耕人口59484人、贫困户退耕面积66283亩。目前,已脱贫26307人。

   产业旺: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通过推广“林竹、林油、林药、林果、林茶、林草、林旅”等经营模式,我省在退耕还林过程中,营造经济林120万亩、油茶65万亩、南竹150万亩、林下种草50万亩、林药85万亩,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森林旅游方兴未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作为我省退耕还林工程的主战场,通过退耕还林工程已建成以桤木、马尾松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200余万亩,种植中药材60多万亩,建立猕猴桃、金秋梨等林果60万亩。自治州生态旅游年产值约为190亿元,退耕农户年收入的30%来自林业。

   我省退耕还林实践还证明,生态环境改善,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促进了农业生产要素的转移和集中,保障和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乡村兴:带动270多万个劳动力转移,农村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高

   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农民转移就业和乡村社会治理。

   大约每3亩坡耕地还林可转移1个劳动力,我省退耕还林工程带动了270多万个劳动力向适宜种养的地区和经商、运输、加工业、劳务输出等领域转移。

   实施退耕还林,农民得到实惠,广大群众更加拥护党和政府,干群关系更加密切。

   退耕还林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减少了耕作人口,促进了农民群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态文明意识的提高。农民群众自觉造林、积极护林,林业生态建设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