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扶贫管理和技术培训班成员合影(主办方供图)
本次培训班由中国花卉协会主办、贵州省林业局、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和贵州省花木园艺协会共同承办。开班仪式上,中国花卉协会副秘书长杨淑艳介绍到,贵州省赫章县和河南省南召县是中国花卉协会定点扶贫县,举办培训班是为了扎实推进花卉扶贫工作,进一步提高我省花卉从业人员的花卉管理技术水平。
花卉扶贫管理和技术培训班开班仪式
近年来,贵州花卉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至2018年底,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40.7万亩,花卉销售额52.1亿元,花卉生产企业达到2038家。在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贵州共获得各类奖项212个,首次在园艺竞赛中实现获奖全覆盖。发展花卉产业,贵州有啥优势?
贵州是个山区省份,地貌生态类型和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孕育了极为丰富、独特的植物资源。维管束植物有8500多种,其中可供观赏的野生花卉资源植物2000多种,为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发展奠定了独特优势和基础。
学员用记录特色花卉种类
具体来说,贵州发展花卉产业至少有以下优势:一是气候、土壤类型多样,非常适合多种花卉种植;二是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利用的特色花卉植物种类繁多;三是省内交通条件发达,花卉产品运输便捷,“粤桂黔”高速经济圈,花卉是重要的合作内容;四是以往花卉种植少,土壤病虫害污染较少,连作障碍现象轻,非常适合承接产业转移;五是花卉种植快速增长,经营主体壮大,市场不断规范。据了解,省内2000多家企业正努力在花卉苗木产业耕耘,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在不断发展壮大。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赵德刚表示,近年来,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的花卉学科在团队建设、基础设施、育种科研等方面取得较大进步,鉴选、培育了一批新花卉品种。花卉如何扶贫,专家学者说了啥?
全省120名从事花卉行业者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专家学者们就当前国内外花卉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乡村振兴与花卉旅游、中国月季研究进展、百合全产业链及发展盈利模式、贵州月季产业发展现状、贵州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和扶贫形势等方面进行了专题讲授。北京林业大学张启翔教授——“我们中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条:第一是讲究多样化和差异化发展;第二是注重资源;第三是创新发展。比如贵州毕节的百里杜鹃,中国再没有比这更壮观、更好看、更丰富的杜鹃花资源宝库,要开发利用好上天赐予的宝贵资源,将产业基地和自然景观结合起来,发展就更加好。”上海交通大学周武忠教授——“我们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是建设有差别无差距的美好的城乡社会,让农业前景美好、农民令人羡慕、农村安居乐业。如果一个乡村本身就有某种产业,比如花卉,除了花卉的专业技术以外,还需要资源整合、精心策划和品牌包装。这样才能打造成特色产业,带动乡村发展。”中国农业大学赵梁军教授——“说到贵州的百里杜鹃,花期大概一个多月。一种花卉很难形成旅游目的地,但月季有个好处,就是能常开。如果把月季和杜鹃花结合起来,不仅花期得以延长,观赏性更好,这样做的花卉旅游效果更好。”
参加培训的学员在听讲时做的笔记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明军研究员——“做产业肯定得考虑效率,百合产业每1万亩可带动贫困户约5000户,每户增收2万元。我认为它的精准扶贫应该是:科研院所+公司+贫困地区合作社基地+市场,统一种植规划、统一供种(球)、统一植保防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培训、统一订单回收、统一销售。”贵州省植物园周洪英研究员——“贵州每年买苗种月季的人很多,但是能种好、种成的很少。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团队不仅要把月季种植技术研究出来,并且还要把山地栽培技术推广出去,助民增收。我们还需要加强国内外、省内外科技合作交流,加强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为建设美丽中国、乡村振兴和贵州山地公园省做出贡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崔嵬副研究员——“花卉是朝阳产业,发展花卉产业,首先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要通过企业把农民引导到产业中来,共同参与。必须创新思维、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稳步推进。我们的高速公路通了,高铁也通了,但我们的思路还没有通,还跟不上高速,需要在座的各位用情怀、用智慧去努力付出。”贵州花卉产业,下一步要这样做
学员们在培训期间进行交流
今明两年,是我省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贵州在实施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和脱贫攻坚中,提出大力实施“山地公园省 多彩贵州风”旅游品牌战略,花卉苗木产业是公园省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市场前景广阔、就业空间巨大、与农民利益联结紧密,是我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脱贫致富的重要选项。
培训课程结束后,专家学员们到惠水县花卉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省林业局总工程师张乃春表示,依托贵州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大力发展贵州花卉产业,加强花卉品种创新,引导构建花卉全产业链体系,形成以鲜切花、盆花为主,绿化观赏苗木、加工用花卉等多产品齐头并进,“苗-林-旅”一体化发展,一二三产业相融合的发展格局,构建具有贵州山地特色花卉产业体系,是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和助推贵州脱贫攻坚的需要。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刘蓝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