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福建国有林场:科技兴场,释放林业“绿动力”
发布时间:2019-12-26 22:07  更新时间:2019-12-26 22:07  点击:1178  来源:福建日报
 杉木背后的科研定力

  12月8日以来,洋口国有林场科技科科长叶代全一行人扎根贵州大山深处,遍寻古老野生杉木母株,只为收集优良种质资源,开展育种研究。

为寻找一株500余年树龄的古杉,一行人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黎平县洪州镇阳坪侗寨,全副武装攀上30多米树身,小心采集穗条与球果。

在深山密林里做科研是常态。作为福建林业科研的先行者,洋口林场是全国唯一的“国家杉木种质资源库”。场长游云飞说,要实现杉木产业扩量提质,必须改变“有种就撒、有苗就栽”的传统粗放造林方式,依靠种业创新的力量。

建场之初,洋口林场便确立“科技立场、科技兴场”的定位。半个多世纪里,林场与南京林业大学等单位构建了牢不可破的合作关系,几代人接续奋斗,专注于杉木育种事业。

如今,洋口林场杉木育种研究已从单纯的产量改良,进阶到产量、材性、抗病性和养分高效利用等多性状综合改良。多年来,洋口林场先后建成一至三代种子园,目前正推进杉木第四代遗传改良。2016年,已建成全国首个杉木第四代种质资源库,明年将启动全国首个杉木第四代种子园建设。

坚持科技兴场,广大国有林场已成为八闽林业科技创新的力量担当。

漳平五一国有林场研究创新的马尾松种子园矮化技术,被同行专家称为“最接地气的林业科研成果”;官庄林场建成全省第一个红心杉专营种子园与全国唯一的杉木第三代花粉园;将乐林场参与的课题《杉木速生优质高产新品种定向选育研究与应用》,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构建林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科技创新,重在形成合力。

福建一众国有林场立足资源优势,高位嫁接科研资源,聚合创新要素,构建林业协同创新共同体。

不久前,依托将乐国有林场申报的“北京林业大学集体林区(福建三明)现代林业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入选首批50个国家林业和草原长期科研基地。“我们主要联合开展林下种植模式、杉木诱变育种、野生动植物生境保护等研究。”场长林华忠介绍。

近年来,北林大累计在基地开展20多项科研项目。其中,林下种植草珊瑚、毛竹生态安全高效培育技术等多项科研成果已在基地转化;杉木化学诱变器等5项科技成果正在申请专利。

在龙岩,国有林场则选择联合林业院校、科研院所、现代林企的力量,共建林业科技示范园区。

5月,龙岩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获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成为福建唯一,全国面积最大、示范样板最多的国家级现代林业科技示范园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拥有全国最大的马尾松“基因库”,着力开展马尾松种质资源、良种选育、良种生产、优质苗木繁育、定向培育等示范;武平南坊国有林场开展珍贵和乡土树种选育利用示范……

林业科研带来的绿色红利

这次贵州之行,叶代全回访了当地造林大户林德太。

“生产快、产量高,一年半的造林苗木平均高度2.2米,育苗每亩产值达到3万元左右。”作为“洋林”牌杉木种苗在贵州省台江县的首吃螃蟹者,林德太感受到了良种育苗造林的优势。

洋口林场育种成果,正不断转化为生产力。越来越多的林农,成为种业创新的受益者。

“我们采用‘林场+基地+农户’‘林场+农户’的模式,将杉木育苗基地承包给贫困户。”游云飞说,为解决林农资金短缺问题,在育苗前期,林场提前预支育苗投入费用;在育苗和防治病虫害阶段,林场则通过科技服务为林农提供技术支持。

如今,“洋林”牌杉木种苗,不仅在省内广泛应用,还推广到江西、广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等省份。来自省林业局的统计,建场以来,洋口林场累计生产杉木良种4.9万公斤,推广良种造林约3000万亩。根据专家测算,杉木良种推广应用产生的遗传增益,折算成经济价值在900亿元以上。

为提高良种产业化水平,洋口林场目前已研发出10个优良无性系组培配方。同时,计划启动区域种苗服务中心项目。

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近年来,福建持续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建设了丰产竹林、杉木大径材、福建柏、香樟等一批区域性资源培育科技示范基地,以及油茶、锥栗、草珊瑚、黄栀子等特色经济林科技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类型、各具特色的林业科技示范样板。(记者 张辉 通讯员 刘建波)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