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瀚海沙漠种出“绿色银行”
发布时间:2020-07-15 23:10  更新时间:2020-07-15 23:10  点击:816  来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7月15日讯  今年以来,在一师阿拉尔市,随着对四翅滨藜经济效益的挖掘,吸引了越来越多来企业前来种植和洽谈项目。日前,一师十一团正与新疆汇嘉时代洽谈在四翅滨藜上接种肉苁蓉,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的项目。
  根据测算,1亩四翅滨藜接种肉苁蓉,可以生产500公斤肉苁蓉,如果种植10万亩地四翅滨藜,可以生产5000万公斤肉苁蓉,在防沙治沙的同时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一师十一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常年遭受沙暴侵袭。站在十一团生态公益林的瞭望塔上,向南,是一望无垠的“死亡沙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向北,是一片广袤无垠的绿洲,生机盎然。
  60年来,三代军垦人用勤劳的双手,坚强的意志,战天斗地,在持续的沙漠治理过程中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向“人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将绿洲向沙漠延伸了整整20公里,成功筑起一道“绿色长城”。
  这道“绿色长城”由8.65万亩人工生态防护林和正在种植的2.1万亩四翅滨藜沙漠“灌木饲料”林铸成,在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还给当地职工带来了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的产生来源于沙漠牧草四翅滨藜。四翅滨藜属藜科,一种高度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俗称“脱盐器”和沙漠里的“养羊树”。除了能抵御风沙、改良土壤外,团场职工们还在沙漠深处规模化种植四翅滨藜,建设饲草饲料基地,解决了团场发展畜牧养殖业缺乏饲草的难题。
  2018年3月,四翅滨藜首次引进一师十一团,经过2年的栽植示范试验,目前已经规模化种植14500余亩。
  十一团种植户袁义,今年春天在沙漠里种植了3000亩四翅滨藜,成活率达到了80%。袁义指着一片片成林的四翅滨藜说:“我们在治沙的同时,还能把沙漠改造成牧场,使老百姓的增收致富又多了一条路,而且四翅滨藜不仅能当牧草,还能嫁接肉苁蓉,这真是个金疙瘩。”
  近年来,一师十一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人人争当生态卫士,多举措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稳步推进各项生态文明建设,群众参与沙漠治理、环境修复的意识不断增强,逐步实现“人进沙退、生态修复、雨水增加、沙暴减少”的良好局面,让“死亡之海”向“草原牧场”转变,让“黄沙”变“黄金”。(刘艳梅 张凯 谢小云)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