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叶石楠要常修剪,才能长得更密、更旺,才能卖个好价钱。”紫蓬镇罗坝村苗木花卉产业示范园里,正在修剪装车苗木的工人对记者说,该种植基地是紫蓬镇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基地之一。
近年来,紫蓬镇充分依托肥西“苗木之乡”的优势,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大力发展苗木花卉种植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引导农户利用科技提高苗木花卉品质,打造特色精品产品。
“我们共有6.7万多亩花卉苗木基地和5.8万亩林地,森林覆盖率达37.1%,全镇80%的农户都进行苗木花卉生产,苗木花卉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紫蓬镇林业站站长张鹏程介绍,紫蓬镇去年销售苗木花卉1.9亿株,年收入达2.3亿元,人均苗木花卉收入1.83万元。其中,建成精品园林8处,面积1000余亩,已形成罗坝、白衣2个万亩苗木花卉生产村。
在肥西县官亭镇,举目望去,香樟、榆树、法桐、桂花、广玉兰、紫薇等上百种花木五颜六色。“目前,全镇精品苗木发展规模17万多亩,其中官亭林海保有量6万多亩、入驻企业12家,2019年全镇苗木花卉年销售额约1.6亿元。”官亭镇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说,官亭林海地处江淮之间,是天然的南苗北移和北苗南迁的引种、驯化基地,这里每年可为全国提供苗木70万株,是合肥市郊最大的人造观赏林和天然氧吧。
安徽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带,自然条件优越、物种资源丰富,发展苗木花卉业有先天优势。截至2020年6月底,全省取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苗生产单位共计2778家,全省苗木种植总面积稳定在150万亩以上,年产值达120亿元,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安徽省林木种苗总站站长周根土告诉记者,安徽苗木花卉种植实现了由零星分布向基地化、规模化和工厂化生产转变,苗木花卉产业由数量增长向量质转变,形成了合肥肥西、滁州来安、芜湖清水和阜阳四大苗木花卉生产基地。
目前,全省已初步形成了造林用材林、园林绿化景观林、经果林、木本油料林、都市盆花五大类,400多个品种、多规格的苗木花卉生产能力。苗木花卉业不仅满足了我省国土绿化需求,而且成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更是乡村振兴、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的“美丽产业”。
“大路货”过剩,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
——打造信息服务综合平台,畅通购销渠道
今年48岁的张俊叶是肥西县花岗镇苗农,从事苗木生产销售20多年。近期他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棵的苗木销量,在忙碌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谈及苗木花卉市场近年来的变化,张俊叶深有感触:“以前的苗子好卖,随便什么苗都能卖掉。现在不行了,采购商都要求苗子品相好、规格统一。”为此,张俊叶的苗木基地现在开始了机械化耕作、标准化管理,对幼苗的品种和品相都精挑细选,并尝试网上直播销售,以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
国家林草局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国过剩苗木中松、杉、杨、槐等品种占90%以上,“大路货”严重过剩。而珍贵树种、乡土树种、优质经济林等有特色的品种供不应求,甚至一苗难求。种苗供给侧结构性问题还十分突出。
“现在这种樟树又大又高,但没有人收购,砍掉了又可惜。”枞阳县麒麟镇麒麟村村民王先和说,“前几年,香樟树畅销,大家一窝蜂地种植香樟,导致数量过剩、市场饱和,如今卖不上价。”
怎样让老百姓在苗木产业增收致富道路上把准市场脉搏,少走弯路?
周根土告诉记者,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对称,许多地方种苗生产一哄而上,导致产能严重过剩,大量苗子卖不出去,造成很大浪费,损害农民利益。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当务之急是建立苗木供需预测预报制度和种苗信息服务综合平台。”周根土说,每年一度的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以及正在建设的国家苗木交易信息中心都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自2003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十七届,已成为立足安徽、服务中东部、辐射全国的国家级苗木花卉展示与交易的盛会。如今,我省以肥西中国中部花木城为代表的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已经成为推动苗木花卉产业创新、延伸苗木花卉产业链、孕育新动能的重要平台。
吃农家饭,看田园景
——三产融合,提升产业附加值
走进位于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的安徽林桥园林园艺工程有限公司苗木种植基地,只见落日的余晖下,几名工人熟练地用铁丝将十几公分的小树苗缠绕定型。
“这是我们从日本引进的系鱼川八房真柏。”公司董事长顾宣勇介绍,这种树苗扦插以后,一年小苗只能卖20元,但是经过两年整型、修剪,上盆后价格就能达到200多元,经过四年培育修整上盆后价格更是达到1000元左右。“不仅价格更高,销路也更好。”顾宣勇说。
来安县苗木种植面积已达到20万亩,苗木花卉产业蓬勃兴起,让很多苗农过上了丰衣足食的富裕生活。近年,来安县还实施品质改造升级工程,引进百思德、美尚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绿化企业,把高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设备、人才和团队“引进来”。
“调整产业结构以及林苗品种结构,引进企业大户,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是安徽做大做强苗木花卉业的重要举措。”安徽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
我省各地以苗木花卉产业为基础,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花木零售业、绿化施工业、休闲旅游业,提高了苗木花卉的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强了发展后劲。
“在推动传统苗木花卉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我们把目光聚焦新兴的乡村游市场,发展‘苗木+旅游’,提升产业附加值。”来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杨延忠介绍说。
目前,来安县施官镇贾龙村4000余亩海棠已进入盛果期,红果绿叶相映成趣,周边不少游客携家带口,赏果、观景、拍照,阡陌之间充满欢声笑语。“在这里不仅能吃到新鲜的蔬菜,还能呼吸到清新的空气,体验农家生活。”游客周先生说。
贾龙村以当地连片种植的红叶石楠和北美海棠为特色,规划了集“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特色生态休闲区”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园区,打造水果蔬菜采摘区、花卉苗木盆景园、景观石园等一批特色景点,形成集自然生态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吃农家饭、看田园景”,一年四季,一辆辆满载游客的轿车行驶在红花绿树之间,仅2019年,贾龙村的旅游收入就超过230万元。
“我们村原有贫困人口46户92人,依托苗木花卉资源发展旅游产业,全村人均收入翻了好几番。目前,全部贫困人口都实现了脱贫,是‘苗木+旅游’让我们找到了致富方向。”贾龙村党支部书记张正杰说。
(文章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