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APP下载
花木皋城点亮“核心区”璀璨光芒
发布时间:2020-09-23 23:35  更新时间:2020-09-23 23:36  点击:865
 “农业科技园区管理机构健全独立,主导产业特色明显,具有很高的示范推广价值。”日前,在位于如皋工业园区(如城街道)的江苏盆景博物馆内,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张保国对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运行情况连连称赞。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在今年的全国46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每3年一次的综合评估中,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与全国其他7家园区一并获得优秀等次。

自2015年批准建设以来,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按照如皋核心区及海安示范园、通州湾示范园、启东示范园、海门示范园、通州示范园“一区多园”格局组织建设,目前已形成花木盆景、蚕茧、家禽、水产养殖四大主导产业。近年来,我市充分依托园区优势,积极搭建载体平台,进一步转化科技成果,引领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持续凸显如皋核心优势,跑出了全面小康的建设“加速度”。

以平台为基 转化科技成果

“过去我们到市场上买金边黄杨的枝条,枝条成活率都很低,有时候30%都不到,现在基地育苗的成活率保底估计已经达到95%。”管永高是园区如皋田王苗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这两年,田王苗木和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开展多项技术研究,优化了扦插快繁技术,为插穗的规模化量产、稳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在田王基地的带动下,长江镇田王村村民房前屋后的空地上都种上了小树苗,村里的苗木产业也越做越大。

在园区内,像田王苗木这种借助高校科技力量增加经济效益的做法并不少见。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不断加快,不但实现了企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三方共赢,而且为园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与新型农业科技成果有效嫁接提供了有益探索。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公室建设局局长郝强告诉记者,两年来,园区累计转化农业科技成果311项,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86个、新技术40项、新栽培模式25个。而作为核心区的如皋,更是取得了大突破,两年落实以虫克虫、大树换冠、自吸水、种苗快繁等科研成果转化项目76项,推广新技术17项,推广新模式10个。

以花木为媒 绽放美丽经济

尽管秋季并不是花卉盆景的销售旺季,但花名堂花卉盆景连锁店内还是门庭若市。“传统的盆景体积大、价格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盆景产业走向大众消费市场,所以我们公司专门打造微型盆景。”刘小飞是“花名堂”的创始人,虽然公司成立时间不长,但却迅速被市场接受,短短几年,“花名堂”的微型盆景就从我市飞向了大江南北,刘小飞和国内50多个城市的大型超市商场长期签约合作,连锁店铺超70家,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

如皋素来享有“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美誉,“栽花种草,一生不老”是如皋百姓的真实生活写照,这种独特的怡情养性的生活方式也助推了如皋花木盆景生生不息、持续壮大。以花名堂为例,园区内花木盆景主导产业种植面积占比一产总面积的95%以上,其产值占园区一产总产值的92%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超过2.8万元,花木盆景产业也成为了全市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和健康产业。

以企业为器 迈步全面小康

今年是李卫华种植草坪的第二个年头,2018年,他参加了园区举办的招聘会,经过园区的免费技能培训后,李卫华正式成为了花木大世界(如皋)国际园艺城的一名员工,“以前种田一年的收入也就一万多块钱,现在帮花木大世界种草坪,人没那么苦了,手头也宽松多了。”谈及未来,李卫华的脸上满是期待。

江苏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建至今,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攀升,不少企业纷纷入驻,而这些企业也成为了不少农民增收致富、迈入小康的“加速器”。作为南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一家龙头企业,花木大世界(如皋)国际园艺城通过“市场+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先后培育了64家园林绿化施工企业,带动全市5万多农户增收致富。与此同时,园区通过精准对口招聘、免费技能培训、产业带动扶贫等措施,共举办各类招聘会217场次,培训人员32000多人次,先后带动园区及周边农户7万多户,提供就业岗位近20万个;在园区核心区,苗木种植户的亩均效益已经突破了8000元,盆景种植户亩均效益超过3万元,核心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936元。

“我们创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让更多农民可以通过园区,实现脱贫致富。”郝强告诉记者,下一步,园区将继续发挥创业平台效应,紧扣农业创新驱动发展先行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试验区、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三区”建设,不但要擦亮如皋“中国花木盆景之都”的名片,更要点亮如皋作为“核心区”的璀璨光芒。□融媒体记者张颖 通讯员董宇

关于网站  |  触屏版  |  网页版
首页 刷新 顶部